上半學期,除了日常的忙碌之外寧凡也做了許多的事情。

那首沒有送出去的歌他用另一種方式送給了莊晴。

另外,順帶著完成了佩吉給他制定的年度目標。

一連兩首歌的釋出也讓寧凡的名字再度響徹樂壇,這兩首依然是重量級的作品。

這兩首歌寧凡是一起釋出,這兩首其實都是送給莊晴的,因為一首不足以表明他的意思,所以他加了另外一首。

好事成雙,寧凡內心深處的執念。

一首是《晴天》,這是寧凡早就打算送給莊晴的,至於原因大概是因為那個‘晴’字吧,不過一些人卻又不同的解讀。

颳風這天我試過握著你手

但偏偏雨漸漸大到我看你不見

還要多久我才能在你身邊

等到放晴的那天也許我會比較好一點

……

決賽那天有人試著表達自己的想念,但風雨襲來將兩人從此吹散。

想見無期。

也許,是往後日子裡的某一個晴天。

這首歌就像是寧凡、莊晴兩人故事的側寫,從校園相識,到一起一起逃課,再到一起望著天空嘮嗑,最後匆匆而別,剛好相符。

嚴蓓、黃彬幾人聽到這一首歌,無一例外,他們都知道這是寫給莊晴的。

聽完歌,心疼寧凡一秒。

好好的璧人,說散就散,誰能沒寫追憶呢?

不過也只有寧凡知道,那就是這首歌他是提前準備好的,只不過老天跟他開了個玩笑而已。

兩人的故事被嚴蓓幾人放在了網上,只不過並沒有提到主人公的名字而已,不過吃瓜群眾卻不管這些。

他們一致認為,這就是晴天背後真實的故事。

嚴蓓與寧凡、莊晴的關係誰不知道?懂的都懂。

不過當時人釋出之後就沒了下文,對與寧凡來講他只不過是換了一個送禮的方式,而那個人依然深藏心田。

第二首是《她來聽我的演唱會》,這首不單是應景,而是一個約定。

本來寧凡打算改成籃球賽的,不過越想越不合適,最後索性一字未改,就當一次沒有回答的約定。

歌曲開頭,寧凡是一句低語,你要來聽我的演唱會。

帶著幾分不容置疑的堅決,也帶著幾分詢問的意思,這就是寧凡發出的邀請。

不知道伊人是否能聽到,但寧凡打算先緩他幾年,等自己名氣上去了必然就能聽到。

他相信,她一定會關注他的動向。

而歌曲,正好是他最好的交流渠道。

歌曲有些悲傷,但寧凡的意思卻是那低語的第一句。

這兩首歌不出意外火了,而且是大火,特火。

不少人都留言說讓寧凡開演唱會,但寧凡都以歌曲不夠為由直接拒絕,如此高調的拒絕歌迷的請求寧凡也是開了先河。

罵聲不斷的同時也有不少歌迷喜歡寧凡的高傲,演唱會如果都是別人的歌那多丟人?

再看寧凡,只有4首歌,離一小時的演唱會還差了23首,開什麼演唱會。

還有歌迷更是期待,希望寧凡趕緊發哥,還沒正式出道就有4首這樣的歌,那如果真出道了豈不是會有更好的作品?

當然,這也是不少業內人士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