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知縣親眼見證了畝產,心滿意足的下了山。

李秀把選種曬種和催芽的法子,和如何開造梯田,還有一些注意事項,都仔細記下後交給了何知縣。

何知縣拿著回到彭城後,把李秀的記錄和龍門鎮有多少戶糧食增產的訊息,都上報到了朝廷。

李秀送走知縣後,和石頭到把鎮上的鋪子開了出來。

秋收結束後,李秀家靠山村的那片坡地,和李家村的山地,都收回了大批豆子。

姐弟三人開始大批次收購黃豆,李秀收購黃豆的法子靈活,大家可以拿豆子來換糧食,也可以換豆腐,換醬油,也能賣錢,絕大部分人都把黃豆賣到了李秀家。

豆子收得差不多了時,李秀對石頭說,“豆子已經收得差不多了,其他的就慢慢讓生子和沈婆子他們慢慢收。我們去把靠山村的房子擴建好,就開始動手釀製醬油了。”

石頭不解的看著李秀說,“姐,莊子裡也能釀製啊?”

“靠山村的房子上面有山泉水,釀製出來的醬油味道更好,你看我們家的醬油味道,是不是比其他家的好。”

石頭回味了一下,先前買回家比對口感的幾家醬油,確實沒有自家的好,原來是水的原因嗎?

石頭把疑惑對李秀說了,李秀說,“釀製工藝佔一部分原因,水質也很關鍵。”

石頭明白了,點頭道,“哦!既然如此就去那邊釀製吧!”

李秀回到靠山村,找到賴三,把擴建的計劃和修建圖紙給了賴三,把活包給了他。

李秀這次把院子前後和旁邊的幾畝地全部擴了進去,做了幾十排曬架,砌了幾排灶膛和烤架。

又去石匠家定製了幾盤大石磨,再買兩頭騾子回來拉磨。

石頭把竹管用桐油刷了兩遍,從山下挖了溝,一路埋到山上,通到山洞裡面的水潭裡,把山泉水從山洞裡接到山下的作坊裡,又去定製了大批的土陶缸回家。

作坊建好後,石頭和鐵牛專門跑了一趟彭城,到衙門登記了作坊,和鋪子,批了鹽條,買了大量的鹽回家和香料拉回了家。

準備工作做好後,李秀提著禮物去了靠山村,見了族長,對族長說,“三叔公,我辦了個作坊,想在村裡招十幾個婦人到我家上工。”

族長看著李秀,高興的說,“這事好事啊!你儘管去做,要是有人刁難你,你儘管來找我。”

“好,謝謝三叔公,我去招人去了。”

小許氏從屋外進來笑道,“秀娘,要招什麼人啊?”

李秀看著小許氏說,“招十幾個做工的人。”

“你看我行嗎?”小許氏說。

李秀笑道,“你能來,我當然歡迎。”

三叔公看著小許氏說,“想去就去,家裡又不是沒有別的人做事。”

小許氏驚喜萬分,朝著三叔公行禮道,“爺爺,謝謝您。那我就報一個吧!”

李秀從族長家出來去了村長家,許氏親熱的拉住李秀的手說,“秀娘,咋又瘦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