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看著蕭瑟冷清的街道,還有那些坐在屋簷下神色悽恍的難民,心裡想著;到底要多久才能結束這種混亂,讓人們能安居樂業。

周成柱趕著車到了鎮南頭,騾車鑽進一條巷道,巷道里有點黑,冷清清的沒有一個人。

周成柱指著前面一座砌著丈高圍牆的宅子,對李秀兩人小聲說,“就是這家,他家是和官府勾結販賣私鹽的,不認識的人不讓進,不過他們現在可能也顧不得這麼多了。”

李秀和周成柱下了車。

李秀走過去,貼在門縫朝裡面看去,只見裡面黑黢黢的。

周成柱剛要上去敲門,李秀說,“成柱大哥等一下,我去車上問問那兩個姑娘。”

周成柱點頭應下了。

李秀上了騾車對兩個姑娘說,“咱們現在已經到鎮上了,外面這家是個大戶人家,你們想想,是求他們收留你們還是跟著我們。

如果你們想好,如果想留這裡,我等會求他們暫時收留下你們,讓你們去找你們爹孃。”

兩人感激的看著李秀說,“謝謝姐姐的大恩大德,我們願意留在這兒去找爹孃。”

李秀帶著轉身下了車,“成柱大哥敲門去吧!”

周成柱走到門前三響兩輕的敲了幾下門,不一會一個男子提著燈籠出來走到門前,貼在門縫上,從門縫裡看出去,小聲詢問說,“誰呀?”

周成柱說,“劉管事,我是成柱,您還在真是太好了。”

劉管事一見是熟人,放下手裡的刀,取下門栓,把門拉開了一點說,“先進來再說。”

李秀和周成柱跟著進了院子,周成柱說,“我們想買點鹽,不知你們還有沒有。”

“有倒是有,就是價錢。”劉管事沉吟了一下,看著周成柱說,“如今鹽已是兩錢銀子一斤了,你也是老主顧了,給你算一百五五十文一斤。”

周成柱看看李秀,李秀說,“您讓我算一下,要多少斤。”

李秀算了一下,村長給了一百五十兩銀子,剛才流匪那裡有一百五十兩,自己帶著兩根金條就是兩百兩,李秀對劉管事說,“就要二十石鹽。”

劉管事吃驚的看著兩人說,“咋用著這麼多鹽。”

李秀笑著說,“我們人多,一個村子的人吃的鹽。”

李秀把銀子遞給劉管事,劉管事點過後,帶著兩人去了地窖,拉出三十二袋鹽,放到板車上對兩人說,“我們鹽也不多了,你們買走這些後就還剩兩石鹽,賣完了我就去東家那了,你們以後也別來了。”

李秀聽後想想說,“那我再買兩石鹽,您送我一個火把行嗎?”

劉管事爽快的說,“這有啥不行的,你都買走了,明早我就能走了。”

李秀摸出事先帶來的那些碎銀子數給了劉管事,又多拿了二兩銀子遞給劉管事。

叫來那兩個姑娘,對劉管事說,“這兩個姑娘的家人就在前面的青山鎮上,煩請劉管事幫幫忙,讓她們和您一起到那就行。”

兩個姑娘聽後連忙向劉管事行禮乞求,劉管事看看兩個姑娘,又看看手裡的銀子說,“行吧!就當積德行善了。”

劉管事把鹽拉出來後,進屋拿兩根火把出來遞給李秀說,“小兄弟給你兩根。”

李秀謝過劉管事,幾人拉著板車到了後門,把鹽裝到了騾車上。

李秀拿了兩錢銀子遞給兩個姑娘說,“你們一路小心,我們這就走了。”

兩個姑娘看著李秀眼淚汪汪的說,“謝謝姐姐,謝謝兩位大哥。”

李秀想想又問劉管事道,“鎮上的仁和堂關了嗎?”

劉管事說,“他們早就走了,要不是為了賣這些鹽我也早走了。這裡現在是亂得慌哦!你們還是在山裡躲兩年再說吧!”

劉管事說完擺擺手,帶著兩個姑娘進去關上了門。

李秀和周成柱上了車,幾人摸黑趕著騾車往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