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尚書完全沉浸到了這首詩裡面,他想起了當年自己兩次落第,然後高中時的心情。

那時的他已經四十多歲了,前兩次科舉他都沒有中舉,而且他的家裡本來就不富裕,再加上為了供他念書,家裡的情況更是雪上加霜,他的父母親已經六十幾歲,但為了供兒子唸書,兩人還耕著好幾十畝的地,一整天都在地裡,基本上是朝五晚九。

為了節省點時間,有時直接就在地裡解決中午飯。

每當他去送午飯,想要幫忙時,年邁的父母親都叫他回去看書,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這些事情身上。他把父母親的辛勞都看了在眼裡,所以他念書更加地用功。

但事與願違,他兩次科舉都沒有高中,他心裡萌生退意,想著這一次不能高中就放棄了,他不能再這樣拖累兩老,但讓人沒想到的是,第三次卻是高中了,自此他的官運亨通,一步步走到如今這個地位,讓他愧疚的是兩老享福沒幾年,就相繼去世了。

禮部尚書晃了晃腦袋,回到了現實,再次看向手中的那首詩……這不正是當年我想要抒發的高中後的心情嗎?

所以他出了這麼一個新穎的題目。

禮部尚書清了清嗓子,他要讓所有人都知道這一首明朗暢達的詩:

“《登科後》。”

眾人聽到尚書大人在唸手裡的那首詩,都紛紛停下了手中的活,靜靜聆聽。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眾人瞬間起了一層雞皮疙瘩,這就是詩詞的魅力,它能讓人產生共鳴,情緒被感染。

眾人心中都浮現出了一個不得志的學子突然高中後,策馬賓士於春花爛漫的長安道上,馬蹄格外輕盈,不知不覺中早已把長安的繁華花朵看完了。

一個高中後,神采飛揚、得意洋洋、放蕩無比的學子形象躍然紙上,酣暢淋漓的抒發了得意之情,明朗暢達而又別有情韻。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眾人重複呢喃著這一句千古名句,一時間竟覺得一吐心中鬱悶,心情無比寬闊暢達。

“將這個叫姜逸辰的學子的其他試卷和資料都拿來給本官。”

禮部尚書中厚的嗓音將眾人拉回現實之中。

很快姜逸辰的試卷和資料就放在了禮部尚書的面前。

姜逸辰,姜忠國姜太尉之子,京城四少之一(四大紈絝子弟之一)。

策論快滿分,算術滿分,而詩詞在禮部尚書的眼中已是滿分之作。

總分竟是差點滿分,只有策論在某些地方略有不足,但問題不大,沒想到考出這一分數的學子竟是一個敗家子,嗯,看來傳聞終究不是完全可信的……禮部尚書如是想到。

已經可以確定了,今年的文科狀元,姜逸辰。蘇子謙次之,因為蘇子謙的詩詞差了些,沒到快要滿分的程度。

但這樣說也不太準確,因為只有在殿試中奪得第一,才能稱之為狀元,不過以姜逸辰這詩才問題應該不大,因為殿試考的是‘由皇帝隨機出題,以此作詩’,且只考作詩。當然,有時也會問一些當下的政治問題。

本以為今年的學子不怎樣,沒想到竟出了蘇子謙和姜逸辰兩人。

隔天后,武科比武的第三輪終於到來。

此時眾人的氣息都不太好,雖然經過一天的休息,體力恢復了不少,但前天多多少少都受了點傷,這不是短短一天內就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