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音閣新建之後,場地比之前寬敞了數倍有餘。

袁長潤把周圍的好幾家店面都買了下來,並且打通在了一起。

現在的聆音閣,不僅空間上更加寬敞,而且裝飾上也更加高雅精緻,格局上也更加簡約大氣。

沈顧在整體設計和空間佈局方面運用了很多現代的藝術,為聆音閣注入了多元的藝術氣息和娛樂氣息,讓聆音閣看起來有著不一樣的空間感和視覺感。

可以說,除了古香古色的建築之外,聆音閣現在看起來基本上跟現代的大劇院沒什麼區別。

整體的佈局也跟現代的大劇院一模一樣。

大堂裡,正中央處立著一個流光溢彩的舞臺,高調又妥妥地佔著C位。

這個新建的舞臺不僅高階,而且還很高,比起一般的舞臺要高上許多。

舞臺的正前方是一排排整齊劃一的座位。

這些座位,位子很多,可以容納下不少人。

座位呈階梯狀排列,由前往後,越來越高。

這樣的設計主要是為了讓坐在後面的人也能看到舞臺上的演出,不會被前面的人擋住視線。

想要坐在座位上看話劇,是要提前買票的。

買了坐票才可以坐著看話劇。

坐票相對來說會比較貴,普通大眾可能買不起。

出於對普通大眾的考慮,沈顧特意設計了站票,也劃分了站票的區域。

站票的區域環繞著整個舞臺,也是呈階梯型排列。

想要站在站票的區域內看話劇,也是要提前買票的。

買了站票才可以站著看話劇。

一樓的佈局大概就是這樣,設有舞臺、座位、以及站票區域。

除了一樓可以看到話劇的演出,二三樓也是可以的。

二三樓設有很多雅間,也就是所謂的VIP房,環境相對來說會更好一些。

雅間主要是為了提供給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坐在雅間裡看話劇,會更加地舒適和享受。

二三樓的雅間加上一樓的舞臺,就是前堂的整體結構。

前堂主要是用於平時的排練和正式的演出。

除了前堂,聆音閣跟以前一樣,還設有後院。

後院主要是伶人們平日裡生活和梳妝打扮、做準備的地方。

現在的後院跟以前相比,也寬敞了許多。

不僅設有住處區,還設有準備區。

可以說,相當完善了。

為了做話劇,聆音閣不僅全部重新裝飾,整體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還換了名字。

《我有一卷鬼神圖錄》

現在的聆音閣已經不叫聆音閣了,而是改成了……舒樂院。

舒樂院這個名字是沈顧想出來

的。

沈顧覺得舒樂院這個名字在寓意上會更貼合話劇,所以就給聆音閣換了個名字。

舒樂院三個字裡,“舒”是舒服愉悅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