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江州卷 大放異彩 第八十八章 大道至簡,返璞歸真(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首《歸園田居》,準確的說是《歸園田居 其三》,是陶淵明所作的五首組詩作品中的第三首,也是《歸園田居》組詩作品中最廣為人知的一首。
原詩寫的是作者不願與世浮沉,在官場隨波逐流,於是決定歸隱山林,躬耕田園。詩裡表現了作者瀟灑飄逸的性格和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以及表達了作者返璞歸真的人生追求。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這大概就是隱士的想法了。
學子認真地品讀著這首詩。
“這詩,看似很簡單,實則飽含深意啊!”
“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四十個字,構造了躬耕勞動的田園畫面,自然真實,很有畫面感,讓人彷彿置身其中!”
“全詩讀起來平實自如,如敘家常,讓人既覺得淳樸,又覺得親切……”
“平淡中富有情趣,情趣中又帶著思考和態度,令人深思……”
“是啊!真是一首絕妙的田園詩啊!”
“返璞歸真,返璞歸真……這是,最高的境界啊……”
這時,沈顧緩緩開口道:“很明顯,這是一首田園詩,而且讀起來比較自然。田園詩的寫法大部分用的都是寫實,所謂的寫實,就是用很普通平常的文字自然地去描述生活中的真實畫面。”
“高階的寫實,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寫實,而是有主題的寫實,有靈魂的寫實。看似很簡單,但其實是有深度的,有思考性的東西在裡面……創作的最高境界,就是用最簡單的文字去表達最深刻的主題,寫詩也好,作詞也好,曲樂也好,繪畫也好,都是一樣的……”
“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高階的技巧,只有最簡單的文字,最普通的表達,去寫出心裡最想抒發的東西。以小見大,層層推進,言簡意深,情深意切……這些寫法,就是拋開一切外在的東西,關注最內在的、最核心的靈魂,也就是事物的本質。然後用心去感受,隨心而寫。不用刻意地去渲染,講究的是自然,是簡單……正所謂大道至簡,就是這個意思……”
學子們仔細地品味著沈顧所說的話,突然感覺都悟了……
猶如醍醐灌頂,豁然通達……
沈顧頓了頓,繼續說道:“就比如說,這首詩的第一句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前面半句寫的是種豆,後面寫的是種豆的結果。”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們看到豆子種成這個樣子,都草盛豆苗稀了,你們還會把它寫出來嗎?”沈顧笑著問道。
“應該不會……”一名學子想了想,答道。
“野草茂盛,豆苗稀疏……寫出來不太好啊……”另一名學子也是這麼想的。
“是啊!感覺會失了意境……”其他人也說出了各自的想法。
沈顧笑道:“那這就不真實了,不自然了。如果寫田園詩,草盛豆苗稀,這是很有可能發生的嘛……總不可能都是種出好的結果吧,這不可能……”
他接著說道:“那麼,到了第二句,就要跟第一句有聯絡了。就要想啊,為什麼會把豆子種成草盛豆苗稀的樣子,是因為種豆的時候不認真嗎?”
“沒有啊!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啊!早上一大早就出來,晚上等到月亮才回去的,一直很努力地在耕種啊。同時,這句詩也寫出了躬耕田園的常態,早出晚歸,月夜扛鋤頭……”
“接著,再進一步詳細描寫田園的生活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田園裡小路狹窄,雜草叢生,耕作並沒有想象中得那麼簡單,是比較艱苦的。而且,還時常因為晚歸而被夕露打溼了衣衫。這就是真實的田園生活。如果在這裡去寫田園多美好,耕作多悠閒,就不符合真實情況了……”
眾多學子皆是深以為然地連連點頭。
沈顧繼續說道:“而到了最後一句,就要昇華主題了,點明前面描寫了那麼多的田園生活究竟是為了表達什麼想法,抒發什麼情懷……那就是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簡單地說,就是 無所謂,我喜歡。田園生活雖然艱苦,但是我樂意。這種生活就是我所向往,所追求的,所以就寫了這首詩。如果最後是為了表達自己對田園生活的不喜歡,那寫這首詩其實就沒有意義了……”
他最後做了個總結:“其實今日同大家分享這首《歸園田居》,主要是想講一下大道至簡,返璞歸真的道理。寫詩作詞也好,生活追求也好,最高的境界就是大道至簡,返璞歸真……”
學子們再次被沈顧深深地折服了,紛紛感嘆道……
“沈兄實非常人能及啊!無論是在詩詞,還是在其他方面!”
“聽了沈兄的一番講授,感覺勝讀十年書啊!”
“是啊!”
“受益匪淺啊!”
秦省看著沈顧,撫著長鬚說道:“小友見解獨到、說理透徹,發人深省……你能答應來書院擔任教習一職,實在是書院的幸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