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囤糧(第1/2頁)
章節報錯
俗話說得好,有錢能使鬼推磨!
在金錢的激勵下,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四合院的改造工程就正式完工了。
徐東找了一位行業內的專業人士過來驗收,結果還不錯,果然是一分錢,一分貨。
用對方的原話講:
“好好維護的話,使用一百年都沒問題。”
這次改造,徐東前後總共花費了大約356萬元。
如果再加上購買四合院的1個億和之前還的雜七雜八的貸款,如今徐東身上還剩下差不多6000萬。
而這6000萬元當中,其中大部分將會被用來囤積各種物資。
徐東首先選擇囤積的是糧食,包括主糧和副食。
根據前世的經驗,太陽大耀斑結束後,全世界很快會迎來一場看不到盡頭的空前旱災。
彼時,糧食將成為各國僅次於淡水資源的戰略物資。
甚至從某種角度分析,糧食比淡水資源更重要。
因為只要海洋還沒有徹底乾涸,淡水資源就會源源不斷,無非就是成本高低的問題。
而糧食是種出來的,意外因素太多,誰也不能保證產量。
為了方便採購,徐東透過中介特意接手了一家即將倒閉的小型超市,專門用來打掩護。
畢竟有些採購,是需要特定資質和渠道的,普通人根本無法插手。
一切就緒!
徐東很快就向供貨商下了第一筆訂單,30噸帶殼的脫水稻穀。
其中東北大米和絲苗米各一半,而且要求新增脫氧劑,然後密封包裝。
之所以如此嚴格要求,唯一的目的是延長稻穀的保質期,理論上只要儲存得當,保質期可以長達三、四十年。
為了吸引供貨商,徐東不得不把稻穀的收購價格足足提高了兩成,這才有賣家願意接單。
畢竟30噸的稻穀,說多也多,足夠一家十口人吃上三十年了;
但說少也少,一些大的廠家根本不願意為此改動生產線,因為量太小了,得不償失。
只有一些小廠家才會願意嘗試,前提是得加錢。
下完稻穀的訂單後,徐東緊接著又下了一筆10噸的小麥訂單,要求一樣,乾燥後加脫氧劑密封。
皖州雖然屬於南北方的過渡地區,但廬陽絕對是南方城市,老百姓的主食還是以米飯為主,徐東一家當然也不例外。
小麥只是用來做早餐,或者是調劑一下胃口,當然了,餃子肯定是最好的選擇。
下完這兩筆訂單,約定了交貨時間後,徐東沒有繼續下單。
他來燕京“出差”已經一個星期了,有點想家了,尤其是孩子們。
而且也確實需要回去露個面,免得家人擔心。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
五天的時間轉瞬即逝,徐東再次返回了燕京,因為稻穀和小麥快要到貨了。
晚上十一點,徐東接到了物流公司的電話,送貨車隊終於到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