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演變 第九十七章內憂外患(第2/2頁)
章節報錯
許清繼續說:“如果我所料不差,這一定是來自雲凌那個無恥的叛徒!請陛下傳喚帶回這件東西的人,我們想問他些事情。”
不久後那個從遙遠西北護送這件衣服回到東灣的人就單膝跪在了皇帝面前。
代替皇帝發問的人是許清:“你所帶回來的那件東西是來自何處?”
問話的不是皇帝,他沒敢吭聲,就聽皇帝說:“老老實實回答國師的問題!”
“它來自大陸西北的四大要塞之一天門關中的一個叫機造營的機構!”
許清又問:“那麼,有沒有更多的有關這個機造營的資訊?”
“據關內傳回這件物品的大諜子透露,天門關的機造營分十座工坊,裡面在主要是在打造武器裝備!機造營的領頭人是一個叫雲凌的人!”
許清咬牙切齒道:“果然是他。”
許清許渾不再問什麼,蔣伯烈說:“好,下去吧,繼續刺探訊息,一旦有發現,儘快上報。”
等此人退去後,許清說:“青丞大人派來的艦隊不日將到,可以開始計劃了!”
蔣伯烈一拍扶手,猛的站起身來,說:“好!人和船早就準備好了,只等這個機會!”
大寒之都的修建在東灣島頂峰,坐東朝西,遙望大陸,這麼做可能有希望迴歸的大陸的意思。不過遙遠的大陸遠不是視線能及的存在,身處大寒之都朝堂門口,在天氣好的情況下,只能看到島東面的幾座城市和無盡的大海。
此刻東面的港口正停著一艘東灣國統治者階層御用的海船,它的裝飾自然比普通船隻豪華許多,一眼就能從碼頭的眾多船隻裡將它分辨出來。這艘巨大的船隻比一般的海軍戰船還要大一些,足以搭載上萬人出航,不過現在它上面正只乘坐著皇帝蔣伯烈,許清許渾兩位國師,還有一百人左右的衛隊。這樣子,看上去更像是打算外出遊玩,哪有半分戰爭的意思。
事實上,在幾個時辰以前,就有一隻航速很快的船隻先行了,上面只有幾個人護送著一封送往太安城的蔣伯烈的親筆信,信的收件人乃是樊晨。
在後面蔣伯烈的船隻不緊不慢啟航的同時,這艘船已經航行了兩岸之間少半的海域。它靠岸時的地點是太安城東部百餘公里外的海灣內,上岸後幾個護送信件的人就立刻購買了馬匹,向太安城方向疾馳而去。又經過一整天的時間,這封信才放到樊晨的書桌上。
樊晨看著那個不太常見,但是以前見過一次的封籤,努力回想了一會兒才記起來,這信來自於誰。在這多事之秋,東灣忽然來信,樊晨可不感覺會有什麼好事發生。
果然,拆開信封之後,看到裡面的內容,樊晨猛的一拍桌子,罵了句:該死!驚的門外的侍衛一哆嗦。
信的內容是這樣的:尊敬的老友,樊晨陛下。自從上次我們通訊已經過去了十年,不知因何而起,前些日子我無端的想起您來,甚為想念。雖然我們從未謀面,但我十分想要見一見您,於是我便準備了對貴國友好訪問的行程,當您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可能正在半途,也可能馬上就要到太安城門口了。請準備迎接我吧!我不想在踏上故土時遭到任何阻攔,否則那會那會令我很生氣!東灣皇帝蔣伯烈!
裡面的內容非常簡短,蔣伯烈只說要進行一場訪問,但是樊晨猜測肯定不是這麼簡單,可能正事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清楚的,他打算兩方會面後詳談。
此時早朝剛過,樊晨匆匆召叢集臣,召開第二次緊急朝會。一天兩次朝會,這這種情況是非常罕見的,一旦出現,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
王朝存在著的多個歷史性難題,收復東灣島恢復王朝統一便是其中之一,而且多位帝王都為此努力過,可也都無事於補。東灣國海上軍力量強大,而大陸卻恰恰相反,大部分軍力都集中在四大要塞,想要跨過那麼遙遠的海域攻打東灣是不現實的,於是這個難題一直遺留至今。從這種歷史局面形成至今,上百年了,兩國間只進行過為數不多的幾次交流,而且都還是書信上的來往。像這樣的,一國之君親自到訪,還是有史以來第一次。
各大要塞的建設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大大小小的事情多不勝數,許多都得皇帝陛下親自決斷。為此,樊晨最近都憔悴了許多,不過和眼前這件事想比,都得讓一讓。他可不想弄得內憂外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