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聞和沈安然因為那點羞羞的事死去活來的時候,50集電視連續劇《紅樓夢》不聲不響地播完了。

當然,這個不聲不響也只是相對於他們來說,而對於廣大觀眾,這部劇所帶來的後味,可不止是上頭這麼簡單。

一方面,與前三版電視劇相比,這部劇頭一次摒棄了程甲本的結局,編劇透過研究各路紅學家們對後文的猜測,重新撰寫了一個結局。

這是《紅樓夢》搬上大小銀幕這麼多年以來的頭一次嘗試。

之前大家不敢這麼做,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程甲本流傳最廣。

雖然紅學家們幾乎都對後40回的內容有異議,但觀眾又不是紅學家,所以那些老學究的看法大可以不考慮,而只考慮觀眾能不能接受,會不會吐槽。

基於這一點考量,之前諸多影視版本的改編,都逃脫不了程甲本的窠臼。

而這一次,鄭喜林坐鎮指導,決定大刀闊斧幹一點不一樣的。

事實上,這個結局,也是他願意接拍這部電視劇的原因——畢竟已經拍過這麼多遍了,沒有點新意,觀眾才不會買賬。

當然,這個創新所帶來的評價是頗為爭議的,網路上有贊同的,也有反對的。

之所以分歧會這麼大,是因為這個結局,完全是幾個編劇根據紅學家們的研究結果所編寫的,當然會存在這樣那樣的漏洞。

而相比之下,徐聞前世的87版《紅樓夢》,結局可是一眾紅學家探佚分析後編寫出來的,文學功底就差了老遠,自然產生的效果大相徑庭。

不過對於當前的局面,鄭喜林和一眾主創已經很滿意了,畢竟有爭議代表著有關注度,有關注度代表著有收視率——電視劇後20集不斷攀升的收視資料,就是最好的證明。

這部劇在網上引發越來越多討論的第二個原因,在於一眾演員們的精彩表演。

拋開略顯油膩的賈寶玉不說,黛玉、寶釵兩位主要角色詮釋得都不錯,雖然剛開始稍顯青澀,但後來都漸入佳境,最重要的黛玉葬花、寶釵撲蝶等戲份,都在導演的調教下演得極其到位,播出後收穫了網路上的一片好評。

其他角色也各有看點,但因為戲份較少,自然引起的討論也不多。

相比之下,演技精湛又戲份頗多的王熙鳳,因為一場又一場震撼人心的表演,讓全國網民都恨得牙癢癢。

電視劇後半部分,沈安然因為徐聞的“拒絕”要死要活的時候,她根本想不到,自己已經成為了各大網際網路平臺的常客。

微博上,每天的畫風都是這樣的。

#王熙鳳好惡毒#

#王熙鳳氣得我想砸電視#

#王熙鳳又要害人了#

#沈安然演技#

#王熙鳳下大獄#

#王熙鳳慘死#

……

電視劇後半段,幾乎王熙鳳的每個重要戲份,都要在網路上引起軒然大波。沈安然詮釋這個角色得到網友認可的同時,也意味著這部劇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收視率的鼎峰,除了黛玉咳血而死,就是王熙鳳慘死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