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臉憤恨的一燈大師氣沖沖的回到大斻接待外國使團的宴賓苑,徑直的來到自己的房間。他在桌子前坐下,給自己倒了一杯茶水,本來準備端起來喝上一口的,但是剛端起來又放到了桌子上。

如果有人在旁邊,能夠看出來此時的一燈大師內心極不平靜,好像他這些年的修佛全部白修了一樣。

一會後,只聽見一燈大師自言自語的說:“飛昇,投降,國祚,多麼難的抉擇?

為何讓我知道這些辛密,這些年的修佛禪定,都不能讓我心情平靜下來。

不過,我真的想到上界看看啊!”

日升月落,這天就是大斻今年的最後一次大朝會。文武百官早早的來到皇城的萬民門前,與此同時還有各國的使臣一起在萬民門前等待大朝會的開始。

今天的大朝會比以往的大朝會顯得更莊嚴盛大,時間剛到卯時,隨著一聲號角

嗡~嗡~嗡~嗡~

萬民門緩緩的開啟,百官踏著大樂,經過御道御街來到凌雲殿門前。

這時有大太監高聲喝到:百官入朝!

文武百官按照品級次序進入大殿,而使臣們都留在門外等待。

隨著靜朝鞭響起,趙勢穿著大朝服,來到了御座上坐定。

御座下的大太監喊道:“百官奏事,無事退朝!”

丞相黃藥師第一個站出來說道:“啟稟王上,燕京的大殿整修總體已經竣工,還請王上定下遷都日期!”

趙勢說道:“既然大殿已經整修完畢,那就儘早遷都吧,時間就定在年後開春吧。

就勞欽天監選定一個吉日,在此之前,政事臺、御史臺、軍事臺三臺十六部陸續的先遷移過去。各部尚書做好整體規劃,不可耽誤政事職責。”

欽天監的監正出列應下後

丞相黃藥師又說到:“王上,臣下將要全力負責飛昇之城的建造事宜,丞相的職責難以兼顧,還請王上准許臣下辭去丞相之位,另選賢能擔任。”

趙勢說道:“丞相在先前的大朝會中已經提過了,不過此事重大,這期間我也思考了好久,也和你們大多數人商議了許多次,如今有了一些思路。既然丞相又一次提出來,那我就准許丞相的請辭,不過要等到明年開春遷都之後。

考慮到我們大斻是一方運朝,以後的三臺十六部大員肯定是要飛昇離開這個世界的。現定下以後的大斻法令。如有違背天下人共逐之。”

然後看向大太監,那大太監拿出一份聖旨大聲讀到:

大斻王上令:大斻三臺十六部的丞相、法鏡、軍尉以及十六部尚書之位,實行四年任期制,最多連任兩屆。

每屆的丞相、法鏡、軍尉三人由文武百官推舉出來,十六部尚書由各部門的官員推舉出候選人,最終由以及丞相、法鏡、軍尉三人共同指定。

聖旨宣讀完畢,大斻的高層百官並沒有太大的震動,受驚的是三品以下的文武百官。因為這段時間以來,趙勢時常召集主要大臣商討此事,三品以上的官員都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資訊。

三品以下的朝員乍一聽這個訊息,被這個法令驚訝的臉色一變,沒想到王上下了這麼一個法令,立即交頭接耳起來,大殿中的太監見此,立即揮響靜朝鞭。

啪~

一聲靜朝鞭過後,大殿恢復了安靜。

趙勢這才開口說:“我們這些人肯定要飛昇上界的,但是大斻也不能亂起來。這個法令保證即使我們飛昇上界了,這天下依舊是大斻的天下。

同時也不能斷了後輩子孫的飛昇之路,因此大斻飛昇之後,我將會留下部分氣運用作後面的大斻之人飛昇之用。

我會留下一座飛昇祭壇,每二十年組織一次飛昇,除了達到宗師境界的高手之外,只要幹滿一屆三臺十六部的官員就都會身具大斻氣運,就都能夠飛昇上界,追隨我們而去。

所以之後的大斻越強,氣運越多,能飛昇的人數就愈多。只要以後的天下之人還有飛昇上界的意願,大斻就不會亂起來,百官也不敢胡來。”

百官趕緊躬身謝道:“王上英明,王上仁慈,謹遵法令!”

趙勢又說:“丞相、法鏡、軍尉三位,年後遷都完成就開始施行該法令吧,十六部尚書等兩年之後再再執行該法令,今後形成定製,四年進行一次推舉,進行一次換屆。”

百官又躬身答諾。

趙勢對著張伯和辛棄疾說:“軍尉、辛老將軍,還有一件事需要交給軍方去做。經過蒙古一戰,我們大斻在北方的邊境線也定下來了。我計劃在我們的邊界線上豎起界碑,標記我們的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