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詩歌獎每年舉辦一次,每年的8月份進行頒獎,主要獎勵上年度所發表的未發表的新詩,設立一二三等獎若干名,獎金從2000元到800元不等。

同時設立詩歌新人獎一名,為了當年表現突出的新銳詩人。

夏紅軍個人出資五萬作為獎勵基金,同時成立“燕山詩歌獎組委會”在座的都是評委同時也是工作人員,全部義務幹活不拿一分錢。

崔東風的提議大家也認同,如果能在民政部門登記註冊那就是正兒八經的民間團體,具有一定的公信力。

“我想寫信給舒婷,邀請她作為評委。”夏紅軍說出自己的打算。

北島、顧城都已經出國,和他們倆齊名的也只有遠在廈門的舒婷一人。

舒婷雖然被稱為朦朧派詩人,但她的詩歌和北島顧城他們不同,她的詩具有明麗雋美的意象,縝密流暢的思維邏輯,積極向上的思想,從這方面說,她的詩並不“朦朧”,且在國內擁有一大批忠實的粉絲,邀請他加入評委能提高詩歌獎項的說服力。

“紅軍,還有個問題,咱們必須找一家報刊雜誌合作,擴大咱們的影響。”西川說道。

夏紅軍自然明白,現在又不是網際網路時代,誰知道搞什麼大獎?

既然是詩歌獎項,那麼最好找詩歌刊物,燕京的《詩刊》就比較合適。

可是現在的《詩刊》.....

“我去成都一趟,找《星星》詩刊!”夏紅軍說出自己的決定。

《星星》雜誌是和燕京的《詩刊》想媲美,以刊登詩歌為主的雜誌,86年底曾舉辦“中國十大中青年詩人”評選,又舉辦為期一週詩歌節。

夏紅軍榮幸被當選,為此應邀去了成都參加詩歌節和編輯部的人還都認識。

元旦過後大夥都要上班,夏紅軍一個人提著行李包踏上了南下的火車。

翻過巴山就進入了四川盆地,北方的冰天雪地很快就被鬱鬱蔥蔥所代替,夏紅軍坐在下鋪看著窗外的一閃而過的蒼松翠柏,想著,不知道能不能見到尚仲敏?

86年底夏紅軍從成都回來,兩人還偶爾來信探討詩歌,但到了後來夏紅軍去定西兩人信函就斷了,這次臨走前夏紅軍專門給尚仲敏單位打了個電話,才告知尚仲敏已經辭職。

真的下海去了啊?

夏紅軍知道,在歷史上尚仲敏確實是下海,自己開了個公司混的風生水起。

經過兩天兩夜的火車才趕到成都,夏紅軍下了車,坐公交到了紅星二路找了個乾淨旅館住下,然後就去《星星》雜誌社。

接待他是《星星》雜誌社的劉主編,當年夏紅軍被評選為“十大中青年詩人”,當晚在成都新聲劇場接受頒獎的時候,是劉主編把獎狀親手發到他手裡,兩人後來還專門交流了對當今現代詩歌發展的一些看法,很是投機。

劉主編今年不到五十,看上去精明能幹,他聽到夏紅軍地想法立刻拍板,同意和他合作但有一個條件:將來的詩歌頒獎典禮必須在成都舉行。

有點遠啊,不過夏紅軍也同意了。

按照約定,《星星》詩刊將在春節以後刊登大獎啟事,將來所有獲獎詩歌全部在《星星》詩刊上發表,而出版社絕不干涉燕山詩歌大獎評委會工作。

“劉主編,你就不擔心我們幾個把握不住詩歌質量,將來評出的所謂優秀詩歌成為笑話?”夏紅軍半開玩笑辦半認真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