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夏,說說你對這部的看法。”

咦?

為啥他對這部如此感興趣?

1985年是思想爆發的一年,更是藝術革命的一年,從文學到美術、音樂、電影等。幾乎所有的藝術型別都呈現出新奇而燦爛的面容。

從文學界看,“尋根文學”的浪潮如日中天,批評和創作兩個方面都默契地亮出了“尋根”的旗幟,在《爸爸》、《小鮑莊》、《老棒子酒館》、《古船》等一批力作顯示實績的同時,批評家們把根性的求索系統的推向“文化”這一更為廣大、更為深遠的視野。

與此同時,以劉索拉《你別無選擇》、陳村《無主題變奏》、劉西鴻《你不可改變我》等為標誌的新潮嶄露頭角,以致紛紛揚揚的議論。

唯獨王蒙對莫言的《透明的紅蘿蔔》感興趣?

該不會知道人家二十年多後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吧?

嘿嘿…..開玩笑。

《透明的紅蘿蔔》這本,在來到這年代之前夏紅軍並沒看過。

作為高階文藝青年,他謹記:

“想要做個高逼格的文藝青年,要必須知道:法語文學是最適宜的,德語文學充分重視,島國極少有好作品(春上春樹之流的作品入不了高逼格文青法眼,那是中階文青的讀物。)棒子沒有文學,中國近代可以閱讀,當代作品不主動接觸……

所以,夏紅軍很少看當代文學作品,包括莫言的那本名字很吸引眼球的《豐乳肥臀》。

但來到這個年代以後,夏紅軍幾乎閱讀了所有當代文學作品包括莫言的這本《透明的紅蘿蔔》

這是一部中篇,講述的是在那個動盪不安、物質貧乏甚至精神禁錮的年代年代,在一個偏遠的農村,一個頂著大腦袋的黑孩,從小受繼母虐待,因為沉默寡言,經常對著事物發呆,並對大自然有著超強的觸覺、聽覺等奇異功能的故事。

很有點現代網文裡都市異能的感覺?

當然人家莫大作家不是寫爽文……

夏紅軍立刻想起為啥王蒙對這部如此感興趣,因為莫言借鑑了拉丁美洲流行的一種寫作手法:魔幻現實主義!最有名的就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百年孤獨》

當國家改革開放開啟國門之後,莫言很快借鑑這種寫作手法,難怪得到王蒙的關注。

“王主席。”夏紅軍沉吟了一下說道:“莫言的這篇,其手法借鑑了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百年孤獨》。”

“呵呵,小夏看來你看過不少外國作品。”王蒙讚賞的目光看著夏紅軍,感嘆道“像你們這一代,耽誤的時間太多,國家又封閉的時間太長,好多人浪費了大好青春,許多人知識匱乏。”

“年齡再年長一點,五六十年代的大學生,大多是接觸的是東歐和蘇聯作品,解放前的作家以看歐美,真正的拉美文學作品在咱們國內關注度並不高啊。”

夏紅軍點點頭,的確是這個事實。

其實拉美文學也是很牛逼的,特別在60年代至20世紀70年代初湧現了大量拉丁美洲文學優秀作品,被稱為丁美洲文學爆炸。

不過在國內,遠沒有桑巴足球對國人的影響力大。

“小夏,我建議你多多關注拉美文學作品,甚至可以寫一些這方面的文學評論。”

臥槽!

王蒙竟然給我佈置作業!

其實,我不喜歡什麼現代魔幻主義啊….

還有,拉美文學絕大部分都是用西班牙文寫的,如果你真正深刻了解某一國家地區的文學作品,最好看人家的母語寫作而不是翻譯品。

難道讓我學西班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