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根據同名改編,其實這作者曹桂林所寫的三部曲中第一部。後面還有兩部《紐約上空的中國夜鶯》和《王啟明回燕京》。

在來到這時代之前,夏紅軍在來到這個年代之前,夏紅軍曾經在網上看過這樣一篇故事,感到很有意思,到現在他還記得。

當時,美國疫情肆虐,作者和一位旅居美國多年的好友談到當下的一些情況,她不由地感慨:還是國內好啊!

“那你當初還急匆匆跑到美國去?”

她說,那還不是受《燕人在紐約》影響,想去追尋美國夢,美國曾經代表我們年少最最美好的嚮往,正義、民主、自由、強大……結果呢?呵呵,誰去誰知道。去了國外之後,以為自己上了一趟高速列車,其實回頭一看,自己當初走下的那輛列車,其實以更快的速度駛向目的地了。

我笑問,後悔嗎?

她說,人生沒有選擇,自己當初既然決定這麼做,就得承受一切的代價。

我說,我們這一輩人,大抵是看《北京人在紐約》長大的,當然,大多數人也許只看過電視劇,沒看過原著。其實,曹桂林寫的是一個三部曲,最後王起明回國創業了,你看吧,你們猜中了開頭,沒猜中結尾。

夏紅軍決定回去動筆寫這部書,對了要把孫軍寫進去…….

“喂,這次回國後,你打算寫什麼總結?”看夏紅軍沒理她,楊麗換了個話題。

這個啊……

按照訪問團的提前佈置,每一個學生回國以後必須寫一篇出國訪問交流的總結報告交到教委培訓司,這也是出國訪問後必須要做的。

聽到楊麗這麼問,他心一動:“你準備寫什麼?”

“我是讀社會學的,主要是研究社會婚姻和家庭,這段時間我和不同的美國青年接觸,瞭解他們的對於愛情和婚姻的看法,又在圖書館查了不少資料,所以我打算寫一篇這方面的文章。”

“哎呦,看不出來你老和斯密斯在一起,竟然是為了做學問。”夏紅軍的話裡略帶諷刺。

“性和做學問兩不誤。”沒想到楊麗倒也坦誠。

“夏紅軍你準備寫什麼?你還沒說呢。”

“我?準備寫篇關於文化軟實力的方面的文章。”夏紅軍微微一笑。

夏紅軍想起了後世國家在文化輸出方面的舉措——在世界各地舉辦孔子學院。

按照孔子學院的定義,中外合作建立的非營利性教育機構,致力於適應世界各國(地區人民對漢語學習的需要,增進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語言文化的瞭解,加強中國與世界各國教育文化交流合作,發展中國與外國的友好關係,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發展,構建和諧世界。

這一舉措是非常英明的,當然最後成了美國政府的眼中釘。

現在建立孔子學院不一定很成熟,但是加強對文化軟實力的重視還是很有必要的,越早越好。

嗯……

夏紅軍把自己的想法低聲簡單給楊麗說了一遍,楊麗越聽越驚訝:“文化軟實力?咱們國家都落後出這樣了,包括文化,你看看現在文壇包括詩歌都是向歐美看齊,而不用說音樂美術……你以為美國人嘴裡喊“kung fu”就是欣賞咱們國家的文化?”

“為什麼不是?”夏紅軍顯得很認真:“你在美國呆了這段時間,也知道美國人很崇拜李小龍,還有咱們的書法、國畫……當然包括詩歌,那天你也看到了,老外也非常喜歡咱們國家古典文化。”

“切……..只不過是一時好奇而已。”楊麗有些不以為然。

夏紅軍沒有再反駁,微微閉上眼睛。

楊麗這種態度並沒有出乎她的意料,現在可是“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的時代啊。

唉……還真不如宋蓁蓁呢。

我的想法她都很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