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葉詠梅準備錄音他的這部長篇時候,想在每次播講前加一段前奏音樂。

夏紅軍給她推薦了《絨花》,但是被葉詠梅否決了。她說這首曲子雖然很好,但它是電影《小花》的插曲,如果觀眾聽到這熟悉的音樂很容易想到《小花》,不利於這本書的推廣。

於是在央廣電臺的播音室裡,夏紅軍哼起了這首《那些花兒》,葉詠梅聽了大為驚訝,覺得非常好聽,當場讓夏紅軍寫出來,然後又拿到臺裡藝術部讓同事給編曲,最後夏紅軍演唱了這首歌。

這是第二次唱這首《那些花兒》,第一次是在自己的宿舍裡,給那個女孩唱的。

她還好吧?

她也在聽嗎?

“你,看過這本書嗎?”

對面的姑娘突然開口問道。

或許是她看到對面這個年齡和她相仿的男青年正靜靜的看著她的收音機有些好奇,或者她聽到這個首歌,這個故事心裡想和別人說兩句。

於是,她主動開口問這個一上車就顯得很沉默的青年。

夏紅軍楞了楞,點了點頭。

“寫的真好,劉峰,何小曼還有那個蕭穗子…….只可惜呀,是個悲劇,劉峰那麼好個人為啥得不到好報?還有何小曼…..這個丁丁也真是的,不喜歡就不喜歡唄,幹嘛還有告發?!”

夏紅軍笑了。

說話的這個留著小辮子的姑娘看樣子比自己還年輕,為啥一個人單獨乘火車,夏紅軍不知道,不過他也不想知道。

彼此路人,萍水相逢。

看到夏紅軍不回答這個問題,姑娘又換了一個話題:“這個作者夏紅軍,很年輕是個大學生。”

夏紅軍又點點頭。

這部書開始用的是筆名“隔壁老夏”,後來魏主編建議讓他直接用真名,他同意了。

書的序章有作者的專門簡介,所以都沒必要隱瞞。

“你說,為啥他一個大學生能寫出這樣的?”姑娘又問道。

夏紅軍搖搖頭:“這個我不清楚。”

“我開始也好奇呢,後來我看過一篇關於《芳華》的文章,才知道原因。他有個高中女同學,就是文工團的文藝兵。”

嗯?

我是公開說過這事,不過沒說讓登報啊?

夏紅軍沒有接話,保持沉默。

或許姑娘感到夏紅軍話太少像個悶葫蘆,又說了一句,轉過頭也看窗外夕陽。

“我想……他肯定喜歡過他這個女同學呢。”

夏紅軍心突然一顫,也沒說話,轉過頭也默默看著窗外的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