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 兩本小說的命運(第1/2頁)
章節報錯
時間到了三月初,春暖乍寒,這兩天還遇到倒春寒下一場雪,燕京城又籠罩在一片白雪皚皚的中。
但夏紅軍的心頭卻一片火熱,準備了快一年的《芳華》終於完稿了。
從開始準備單純的抄襲到最後拋棄原來的立意,獨闢蹊徑,查各種資料,看梅麗的來信,寫寫改改,總算將這部完工。
全書大約十萬字和原來相比要短些,而且時間跨度也沒那麼大,從七十年代中期到現在也就十年時間,而且大部分時間是寫八十年代初,也就是這場戰爭最激烈階段。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本反應戰爭的,只不過是從側面描寫居多而已。至於到底能不能入編輯的法眼,夏紅軍其實心裡也沒底,一切先寄出去再說把。
在寄出稿件一週後,夏紅軍接到了《當代》雜誌社魏主編的電話,讓他有空來編輯部一趟談談這本書。
今天是週五,天氣逐漸回暖,地面的積雪已經融化,整個燕京城顯得有些泥濘,夏紅軍吃完飯揹著黃挎包,冒著有些料峭的春風,騎著腳踏車趕往位於朝陽門附近的《當代》雜誌社。
到了魏主編的辦公室,對方也很熱情給他倒了一杯暖茶,等談到這本的時候,魏主編的表情嚴肅起來,說道:“小夏,你是搞文學的,你應該知道當前最流行什麼型別的。”
“先鋒。”夏紅軍淡淡回答。
“對!先鋒,比如劉索拉的《你別無選擇》、馬原的《岡底斯的誘惑》、劉西鴻《你不可改變我》還有莫言寫的《透明紅蘿蔔》。”
“他們共同特點是注重個人主體的尋求,歷史意識的確立已趨淡薄,它們重視的是“文體的自覺,即的“虛構性“,和“敘述“在方法上的意義。”
說道這裡魏主編頓了頓,看著夏紅軍:“而你這篇雖然擺脫了前幾年流行的傷痕文學的影子,雖然從文字上很優美,但是從寫作手法上說,還是傳統的敘事手法,現實主義作品。”
的確是這樣,夏紅軍點點頭,魏主編並沒有說錯。
“所以…….從內心講我並不看好這篇。”
魏主編的話很坦誠,夏紅軍不過已經有了心裡準備也沒感到多少吃驚而是笑著說:“那……魏主編,你是不是拒稿?”
“不”魏主編卻搖搖頭:“這本書型別雖然顯得有些舊,但整體水準挺高,有一定的文學價值,所以我們編輯部經過認真討論,最後決定還是出版,先印兩萬冊。”
魏主編的話裡到底是真看重書本身質量還是考慮到給自己面子,夏紅軍不得而知的,但是他清楚第一次只印刷兩萬冊。用後世的話說就是一本編輯簽約了但心裡卻估計會撲街。
“謝謝魏主編。”夏紅軍站了起來:“這本書質量到底如何我是作者不好多說,但我相信,絕對不會只賣兩萬本。”
“呵呵,小夏,你對你這本書的市場前景很有信心啊。”魏主編笑著說道。
當然!
因為他知道,就在一九八六年,一首風靡全國的讚揚英雄的歌曲即將誕生,那就是《血染的風采》!
這首歌,連同唱這首歌的戰鬥英雄徐良立刻成了全國人民心目中的偶像。
夏紅軍記得,這一年好像還出了兩本書《血染的風采:徐良的抉擇》和《血染的風采:一等功臣徐良的人生啟示錄》兩本書同時出版;他主演的《血染的風采》開播,他因此獲得“中國十佳電視演員“的稱號。
全國掀起學習英雄熱潮,《芳華》借這個東風才賣兩萬本?
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