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四川來的詩人(第2/2頁)
章節報錯
是“第三代”詩歌運動的主要批評家和理論家。是“非非主義”(聽起來就非常拗口)的代表人物之一。
更有趣的是,到了九十年代初期經商下海,經過多年拼搏,這傢伙搖身一變成了一家通訊企業的大老闆。
在近20年代時間內,他沒怎麼寫詩,到了知天命的年齡在創作上歸來,他延續了自己青春時代的“口語詩”詩歌理念、寫法、狀態,寫出不少詩歌佳作。
不得不說是個牛人,寫詩做生意都有兩刷子。
只不過今天他突然來訪是要幹嘛?
夏紅軍深吸了一口氣,問道:“你……找我什麼事?”
沒想到尚仲敏一笑:“嘿,哥們,我還沒吃飯,能否混頓飯吃?
草!
夏紅軍立刻想起盧偉海從監獄裡出來千里迢迢來投奔自己的模樣。
不過他二話沒說,穿好衣服跳下床,讓尚仲敏拿自己的毛巾去水房裡洗漱,然後跟自己去食堂。
如果在後世宿舍裡突然冒出一個陌生人竟然想混吃混喝,絕對將他趕出門,甚至踹上幾腳,管你什麼詩人還是死人。
但是在八十年代,這種情況實在太普遍了。
現在全國各地詩社林立,整個詩壇出現了江湖狀態,各個詩社自領山頭,自成一派,詩人們在全國各地間“串聯”。
“詩人”特別是有點名氣的詩人那就是一張通行證,自由穿梭於各大高校甚至城市之間,就好像九十年代初期高曉松為代表的民謠歌手一樣,揹著一把吉他走天下。
夏紅軍打著傘把尚仲敏帶到經常去的教五食堂,沒想到遇到了正在吃飯的盧偉海。
今天下雨,盧偉海一般都不擺攤,吃完飯順便再給吳嬸她家帶下師大的肉包子回去,然後就貓在自己的小屋寫作,他看到夏紅軍帶著一個陌生青年進來,就急忙站起來招呼。
開始以為這看上去有點邋遢的青年也是師大學生,但聽夏紅軍解釋才知道人家是個詩人。
於是盧偉海看著尚忠敏的目光變得崇敬起來。
夏紅軍買了包子稀飯,知道四川人喜歡吃辣子還特別要了一份豆腐乳,看著他吃的的稀里嘩啦,就問他你不好好上班跑到燕京來就不擔心單位領導說你?
“這不用擔心,我專門請了半個月的探親假,就是專門來趟燕京。”尚仲敏笑道。
厲害……
夏紅軍不好再說什麼。
“我想在燕京組織一次詩歌沙龍。”尚仲敏也沒繞彎子說出了自己的目的。
“哦?”夏紅軍頓時來了興趣:“你準備研討什麼?”
“就這個。”
尚仲敏從背的挎包裡拿出了一份報紙,印刷非常一般,不過報紙名字確實赫赫有名:《大學生詩報》的創刊號。
“看看這個。”尚仲敏指著裡面的其中一篇文章。
夏紅軍看到題目,臉色變了變,盧偉海好奇湊過去一看頓時大吃一驚:
“《別了,舒婷北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