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生活,會把人心磨成繭子(2)
章節報錯
十五
一轉眼,範少山和杏兒好些日子沒見面了。電話裡杏兒跟他算了一筆賬。從買假種子到找到金谷子,範少山花去了四萬多塊,這樣下去,菜攤兒也沒法支撐了。杏兒口氣挺硬。她說:“我真的撐不住了。我能做的,都已經做了。”範少山聽到了杏兒的哭聲,剛想安慰幾句,對方掛了電話。再說杏兒,在虎頭村,為了金谷子,杏兒在冰天雪地裡跪著,花光了身上的錢,這是一心一意地為了自己個愛的男人啊!回到北京賣菜,到了月底,人家供菜戶來結賬,杏兒傻啦。沒錢,還不上。還不上賬,人家還能讓你進新菜嗎?進不了新菜你還賣啥呀?為了不打擾範少山忙金谷子的事兒,杏兒只得向人借錢堵窟窿。雖說不是兩口子,可也是生活在一塊的戀人啊?你說,這日子可咋過啊?
範少山本想回北京,可走不了,眼瞅著穀子都熟了,他得天天在地裡守著。穀子一黃,插在地裡的稻草人就不管用了。鳥不傻,慢慢就知道了那是假的,就飛進地裡啄穀粒,這還了得?咋辦?範老井說:“鳥兒怕聲響兒。”就翻出一面鑼,掄起鑼錘敲了一下,滿屋子的聲音,震得少山的耳朵嗡嗡響。這鑼還是當年村上演樣板戲時留下的,範老井負責敲鑼,喊社員看戲。走進穀子地,範少山噹噹敲了起來,嚇得鳥兒四散而逃。不過一會兒工夫,鳥兒又飛來一撥,範少山又敲,敲著鑼,在地裡從南走到北,從東走到西。這麼折騰,誰受得了啊!範德忠、李國芳乾著急,一個拿了鑼,拿不了錘;一個,連鑼都沒法拿。範少山叫來了餘來鎖、田新倉三班倒,這才喘口氣。這鳥就這麼難對付?穀子是鳥的美食啊!吃慣了草籽的鳥,肚子裡沒油水,乍冷兒聞到穀子的香味兒,能不向前衝嗎?就在這當口,刁站長來了。真是及時雨啊!刁站長帶來了防鳥的農藥。農藥,等等,有毒不?刁站長說:“低毒。”範少山說:“那可不中,俺的金谷子是無公害的。沒別的法子?”刁站長說:“只能敲鑼打鼓放鞭炮。對了,還有防鳥網,就是造價高點兒。”打聽了價兒,想想自己兜裡錢,再想想杏兒電話裡的哭聲,範少山心涼了。聽說不用農藥,刁站長也不急,人家不是做買賣的,這農藥是支農專項,免費的。刁站長拍了金谷子幾張照片,帶著農藥走了。鑼還得這麼敲下去,反正還有個十天半月,金谷子也就收割了。一天,範少山換衣裳,櫃子裡放了樟腦球,味兒衝。他忽地想到,人都硌硬這味兒,小鳥受得了嗎?範少山找出櫃子裡的兩隻樟腦球,用紗布包好,拴在木棍上,插在穀子地裡。果不其然,那塊兒幾步方圓,成了無鳥區,有的小鳥,剛想落在穀子上,忽地折身飛走了。範少山一看,樂得直蹦,這法子好啊,既不汙染穀子,又能趕走小鳥。他立馬下山去了布穀鎮,買了幾袋樟腦球,沒幾個錢。回來後,帶著餘來鎖、田新倉把包好的樟腦球插進了穀子地。一畝來的地方,插了三十多個樟腦袋。這下清靜了,鳥沒影了。偶爾飛來倆膽大的,喊一聲,也就飛了。治了鳥,還要防人偷,晚上,範少山就住在棚子裡,半夜起來,在穀子地裡走一趟。每回都躺在穀子地裡,想杏兒。他給杏兒發了微信,向她說了對不住。還說,眼下虧了點兒,將來會是有收益的。等鄉親們溫飽了,他會跟村委會簽訂協議,是按比例提成還是承包啊,再商量。那時候,損失不就補回來了嗎?做事要看長遠。杏兒沒有理他,範少山的心亂了。
那天晚上,他回了一趟家。娘還在織毛衣,織了爺爺的,織老伴兒的。織了兒子的,眼下織誰的呢?看兒子有心事,李國芳說:“你這麼多日子沒見杏兒了,她又為咱白羊峪花了不少錢,杏兒能樂意呀?杏兒是個好閨女,依俺看,你配不上人家。你要想留在白羊峪,就別耽誤杏兒了。”範少山說:“這些日子,人家賺的錢都讓俺花了。還能讓人家打心眼裡頭樂啊?說實話,她是真心對俺好,俺要是對不起她,那不成畜生啦?”李國芳不樂意了:“你是俺生的,俺是啥?豬啊?羊啊?”李國芳瞪了少山一眼,少山撓撓腦袋,嘿嘿笑了。李國芳說:“你要真的想對得起杏兒,你就回城裡去。要不,俺就託人給你在十里八村的找一個。”範少山說:“那不中,愛一場是那麼容易的嗎?說散了就散了?”李國芳嘆口氣:“愛啊情的,俺不懂,俺就知道男人女人相中了,都得想著對方,好好處。”李國芳的雙腳熟練地扭來扭去,兩支毛衣針也在輕盈舞蹈。李國芳說:“孩啊,你在北京,三年沒回來,娘這心啊,天天懸著,知道你在外邊闖蕩不易,生怕你有個好歹兒的。如今你回來了,當孃的還是放心不下,又怕你在白羊峪的事兒幹不成,回城了;又怕你把事兒幹成了,不走了。還有呢,還惦記著杏兒,一個閨女家做買賣多難啊,怕她吃不好,睡不安;又生怕那麼好的一個閨女,被別的好男人搶了去。你說,當孃的,哪天不操心啊?哪天不操心了,也就躺棺材裡了。”說著說著,李國芳的眼圈兒紅了。範少山見了,心裡頭不好受。他說:“娘,兒子大了,您就把心放在肚子裡吧!俺在北京幹得不賴,還買了二手房,一輛便宜車。這陣子,沒俺幫襯著,賣菜的生意是不忒好,加上俺又花了幾萬,杏兒手裡頭也沒錢了。可生意還在呢!做買賣借錢是常事兒,俺都勸杏兒了。俺在白羊峪,生意沒丟,丟了,哪兒有錢幹事兒啊?您老也瞅見了,鄉親們莊稼長得不賴,金谷子大穗像貓尾巴。今年,白羊峪人不愁吃了,你兒子露臉了。甘蔗哪有兩頭甜啊?城裡受點兒損失,村裡頭得了實惠了。再過兩三年,鄉親們吃好了,穿好了,住好了,用好了。俺就得掙錢了。你兒子也不是活菩薩,也不是活雷鋒。俺爺爺、俺爹孃俺得養啊!俺得讓親人們過好日子啊!還有杏兒,俺也不能苦了她,俺要娶她,俺要讓她愛得值得呀!”範少山說完這番話,娘倆都抹淚兒。範少山催兒子趕快去北京,好好對杏兒說些寬慰的話,陪陪人家。
範少山還是走不了。穀子熟了,要開鐮了。就在家家戶戶磨鐮刀,要進地收割的當口兒,刁站長來了。前頭說過,刁站長送農藥,範少山沒用,臨走的時候不是用手機拍了幾張金谷子的照片嗎?是啊。人家把照片發到了報社,還寫了篇文章《昔日御膳金谷子,今朝重現白羊峪》。市報、省報都登了,網際網路上也轉發了。範少山貓在山裡,哪知道啊?這回,刁站長不光帶來了報紙,還帶來了一幫電視臺記者採訪。記者扛著長槍短炮,還沒顧上採訪呢,就被金黃色的穀子吸引住了,忽地跑進地掐穀穗,往包裡裝。一旁的田新倉急了!讓記者把穀穗掏出來,又喊鄉親們圍住地頭,誰也不準進。範少山也生氣了:這麼點兒金谷子,多金貴啊?是你想掐就掐的?還記者呢?啥素質啊!俺要全部留種子的!明年俺要大面積種植!你們懂不懂?啊?範少山壓住心底的火,沒把心裡話說出來,人家好歹是客人,能不和氣點兒嘛!範少山說:“各位記者,實在對不起!這金谷子忒少,全部留種還不夠呢!等明年大面積種植了,金谷子就多了,到那時候,俺把脫去穀殼的小米給各位送到家裡去!”幾句話,化解了一場尷尬。記者們也覺得不好意思了。記者對著金谷子地拍了一陣,又採訪了範少山、餘來鎖,田新倉也跑過來,說了幾句。他說:“在轟鳥的關鍵時刻,俺把鑼敲得震天響,鳥兒嚇得屁滾尿流。俺是金谷子保衛戰的功臣啊!”餘來鎖把田新倉拉到一邊,氣哼哼地說:“就你功臣?別人啥也沒幹啊?”田新倉嘿嘿一樂:“氣死你。”
記者走了。範少山說:“趕緊收割!要不再來一撥記者,咱的金谷子就遭殃了。”半天就割了,先把穀穗藏在了支書費大貴家的空房裡。費大貴家房子是鐵門,玻璃上焊著鐵欄杆呢!既安全,還能開窗透氣,防潮,金谷子放在這裡最保險了。範少山讓換了新鎖,鑰匙交給了餘來鎖。
果不其然,第三天晚上,白羊峪就來了七八個人,不是記者,是山下不知哪個村的。都拿著鐮刀,拎著袋子,直接撲向金谷子地。這是來偷金谷子的。到了地頭,只看見了一地谷茬子,傻了。這當口兒,範老井正扛著獵槍出來,發現幾個鬼鬼祟祟的黑影,大吼一聲:“誰呀?”幾個人唰唰地跑進了玉米地。範老井眼花,像是看見了啥怪物,從後邊轟地放了一槍。那幾個人跑下了山,累得躺下了。有人說:“看看空谷子地,就開槍啊?要是偷到穀子,那還不得扔炸彈啊?”
上了電視,白羊峪沒電,誰也看不到,一場空歡喜。可人家山下有電,各村都能看得到。看到電視裡金谷子熟了,還沒收割,幾個起了貪念的人,摸著黑兒到了白羊峪。
秋收忙完了,範少山去了北京昌平。在菜市場,範少山讓杏兒在一邊歇著,自己個賣菜,就是討好人家哩。杏兒見了他臉子不是臉子的,範少山把白羊峪的蘋果塞到杏兒的手裡,杏兒把蘋果放在一邊,待他不冷不熱的,不鹹不淡的。坐了一會兒,杏兒就發現少山把幾樣菜都賣便宜了,他還當是去年的價呢!杏兒說:“你一邊涼快去。照你這樣做買賣,咱倆都得喝西北風!”回到家,範少山把金谷子種植成功的報紙給杏兒看,又開啟電腦,從網上搜尋金谷子的影片,果然有。如今都電視臺一播放,就到網上了。範少山讓杏兒看,杏兒說:“早就看到了,看到影片裡的你,當農民有模有樣的。”範少山說:“俺本來就是個農民嘛!”杏兒心裡頭佩服少山,嘴上不說。對一個愛情中的姑娘來說,這重要嗎?範少山有點兒愣,不懂女人,他以為杏兒是因為錢的事兒。哪光是為了錢啊?在北京好好一場戀愛,肩膀挨著肩膀賣菜的,睡在一張床上,這就活生生給拆成異地戀啦!一開始還覺得沒事兒,後來兩三個月見不到人影兒,還不能經常通話,怕沒電,範少山哪捨得開機啊?寫信呢,郵遞員不上白羊峪,白羊峪人只能到郵局問問:“有俺的信嗎?”範少山去布穀鎮的時候,順便問過,接到過兩封,都是杏兒寫給他的。上山下山,忒不方便啊!杏兒也想到了,乾脆不寫了。這時候,錢還是事兒嗎?杏兒就是想讓範少山陪著自己。對!情深都不如陪伴啊!錢是藉口,那回電話裡說到錢的事兒,杏兒哭了,不是為錢哭,是為範少山不在自己個身邊流的眼淚。越想少山,自己個就越孤獨,心裡頭空落落的。這回,範少山回到了北京,回到了家。杏兒說:“我想結婚,你不向我求婚嗎?”範少山愣了一下,說:“杏兒,咱不是說好了嗎,結婚的事兒先放一放。”杏兒說:“你不向我求婚,我向你求婚行不?”說著,杏兒就要單腿跪地,範少山趕忙把她扶起來,說:“都老大人了,還耍小孩子脾氣。好了好了,我答應。早晚是你的人。今兒個俺就以身相許成不?”範少山緊緊抱住杏兒,朝著她光滑的臉蛋兒強吻上去。杏兒揮著拳頭捶範少山的後背,吃力地想掙脫開,後來,兩人的嘴唇碰到了一塊,親吻起來。
兩人親熱了好長時間。累了,躺在床上說說話,範少山說:“這事兒,比割穀子還累。”杏兒說:“那你還幹。又沒人逼你。”範少山說:“杏兒,這些天,真難為你了,就沒找個幫手?”少山說“幫手”倆字的語氣有點重,還拖了長音兒,杏兒一聽,這是話裡有話,她知道,範少山有點小心眼兒,就說:“有人喜歡我。”範少山差一點就猛地坐了起來,他剋制住了,還躺在那兒淡淡地問:“誰?”杏兒也淡淡地說:“原來公司的一個同事。姓高,年輕,人也帥。如今也不在公司做了,自己幹裝修呢,到菜攤來了幾回,有時趕上了,幫著卸菜,和我說說話。有一回晚上收攤了,走出去,他在門口站著呢……”杏兒裝睡,故意不說話了,心想,急死你。範少山有點急,還是按捺不住了,問:“後來呢?”語氣有點迫切。杏兒心裡笑了,說:“後來,後來,我剛才說到哪兒了?”範少山趕緊提了個醒兒。杏兒說:“哦,想起來了。他在門口等我,請我吃飯。我去了。他有司機,喝多了。說喜歡我,讓我做他女朋友。你說,我該怎麼辦?”範少山心裡頭醋海起了浪頭,說:“你就答應人家唄。反正人家年輕,比俺帥,又比俺認識得早。”杏兒說:“你猜對了,我答應了。”範少山終究還是躺不住了,坐了起來:“答應啦?你可別騙人家,你有物件啊!”杏兒也坐了起來,說:“我答應他,我不喜歡你。”範少山心裡的一塊石頭落了地。笑了:“俺說嘛,俺說嘛……”杏兒說:“我就看看你怎麼裝!”範少山撓撓腦袋,嘿嘿笑。杏兒擰了一下少山的大腿,少山嗷地叫了一聲。杏兒發狠地說:“範少山,你聽好了!我閆杏兒是貴州姑娘,敢愛敢恨。如果哪一天我愛上了別人,我會第一時間告訴你,絕不藏著掖著。你也不能騙我。晚點兒結婚可以,但你要是敢把我半路拋下,去找別的女人,看我怎麼收拾你!”
再說這邊白羊峪。小學校那個十一歲的孩子叫栓子,人家原來上過兩年學,在鎮上大姨家讀的,後來大姨死了,栓子沒了著落,又回到了白羊峪奶奶家。泰奶奶瞭解情況後,覺得不能耽誤孩子,應該直接讓栓子讀三年級。這樣的話,泰奶奶的課堂就成了複式班。教了一年級,還得教三年級。啥都好,就是沒有書,栓子有點不樂意。沒書,泰奶奶講課也摸不準。要去買書,就得去縣城,範少山又不在,餘來鎖也感冒了,發燒。咋辦?孩子讀書的事兒,是大事兒,等不得。範德忠和李國芳一商量,兩人一塊去。就是買兩本書,還用得著去兩人?前頭不是說了嗎?人家兩人才是一人,要麼咋叫“神鵰俠侶”呢!帶上兩百塊錢,那是政府發的殘疾人補助,兩人上路了。課本是教科書,都是教育局定製,按著學生人頭髮下來的,書店買不著。上回的課本,範少山還是請縣城的同學淘換來的,咋辦?去了教育局,沒有。老兩口想到學校可能有富餘的,就去了實驗小學。等到放學,孩子們排著隊出來,見範德忠和李國芳的模樣,有孩子笑起來。領隊的是一個扎著羊角辮的女孩,好像是班長,呵斥道:“要講文明禮貌,不許嘲笑殘疾人!”孩子們走了,範德忠和李國芳要進學校,卻關了電動門,想跟門衛打招呼,門衛理都不理,夾著飯盒打飯去了。天黑了,老兩口買了兩塊燒餅,蹲在街頭,吃了。想找小客棧住下,沒有,都改成大賓館了,一問價,嚇了一跳,兜裡有一百多塊,不夠啊!再說了,不就是睡一宿覺嗎?這一百多塊,俺們白羊峪人要活好多日子呢!乾脆,就在街上蹲一宿。秋後了,天涼了。夜風颳來,透過了肉,扎進了骨頭。頂不住了。老兩口得找個背風的地兒,找來找去,找到了橋洞子裡,背風是背風了,可臭烘烘的。裡面還睡著倆乞丐呢!乞丐挺友好,給他倆挪了挪地方,還把頭下枕的一條破毯子給了老兩口,又睡了。邊睡邊叨咕:“又多倆戰友,可以組團了……”在橋洞偎了一宿,天一亮,兩人就貓腰走出橋洞,透透氣。兩人上了橋,商量著找書的事兒,就看見那邊公園空地上有小孩放風箏。範德忠嘆口氣:“今兒個是禮拜六,孩子們不上學啊。這可咋好?”李國芳說:“還要等到禮拜一?還得兩天啊?”範德忠說:“既來之,則安之。找個賣炸油餅豆腐腦的地方,先墊巴墊巴肚子。”走到橋對面的公園,老兩口見到了一個放風箏的小姑娘,正是在校門口見的那個扎著羊角辮的。風箏呢?羊角辮一拽,線斷了,風箏飄飄悠悠下來了,落在了樹杈上。小姑娘跑過去,蹦著高,夠不著。旁邊的一個老人,是羊角辮的爺爺吧,也來幫著夠,夠不著。範德忠、李國芳來了。李國芳往地上一蹲,範德忠雙腳踩著國芳的肩膀,國芳緩緩起身,範德忠的身體就起來了,他的一隻胳膊就夠著風箏了,風箏就被他取下來了。範德忠嘿了一聲,國芳緩緩蹲下來,眨眼間,就從她的肩上蹦下來。範德忠將風箏遞給羊角辮。羊角辮呆住了。她爺爺呆住了,公園裡的遊客也都看呆了。醒過味兒來,人們都拍巴掌。羊角辮一眼就認出了這對男女,正是昨天校門口被同學嘲笑的殘疾人。爺爺和老兩口嘮嗑,得知兩人是山村的,為了學生的課本而來,羊角辮和爺爺都感動了,爺倆立馬回家,去找羊角辮用過的課本。一頓飯工夫,爺倆回來了,拿來了兩套三年級課本,另一套是羊角辮找同學要的。範德忠和李國芳連聲感謝。這下好了,泰奶奶一套,教書;栓子一套,讀書。齊了。範德忠和李國芳樂樂呵呵地回了家。
秋後的白羊峪,地裡空蕩蕩的,人們忙著玉米脫粒,裝進大缸裡,把它和土豆、白薯藏進窖裡。還有點蘋果,下山趕布穀鎮大集,賣了,換點錢花,買衣裳,割點肉,置辦點農具,也就這
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