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退散,朝陽初生。

趙淮中參加朝會時,原以為莊襄王歸朝,自己要回到老地方站好。

想不到莊襄王示意他仍坐在這幾日監國時的位置,對群臣道:“王兒處理國事得宜,以後就坐到寡人身畔,與眾卿一起談議國事。”

“諾!”眾臣齊應。

趙淮中歸國兩年,國儲的位置早無懸念。

有些朝臣已在考慮更長遠的打算,準備逐步往趙淮中身邊傾斜靠攏。

散朝後,趙淮中來到夜御府,第一件事就是接到匈奴攻趙的訊息:

“匈奴人昨夜發起攻勢,以輕騎擾襲入境。但趙將李牧早有防備,遣麾下趙軍萬餘,迎頭痛擊,匈奴先鋒五千餘眾,被趙軍擊潰,斬敵近千人,獲小勝。”

趙淮中不動聲色道:“繼續關注趙境以北的動向,若有訊息,隨時報我知道。”

至當日下午,夜御府負責收發訊息的書吏,再次前來彙報:

“匈奴遊騎,分散成每百人為一個小隊,三百人為一中隊,五百人為一大隊的方式,共百餘股,彼此分散開來,全面侵入趙境最北的代郡。”

“這是匈奴的慣用戰術,如同群狼圍獵,看似分散,但呼哨間就能迅速聚結,彼此支援。”

“李牧對此亦有預判,在周邊村鎮展開清野之策,收攏村鎮百姓就近進入附近大城。

匈奴人精通遊騎戰術,但不善攻城,且劫掠時間最多隻能持續到九月末。

李牧收攏村落民眾入城,確能有效遏制匈奴搶掠趙境人口,減少傷亡等損失。”

殿內,範青舟也在。

他正在檢視地圖,勾畫出匈奴攻趙的位置和行軍路線:

“以李牧過往戰績,應該主動出擊才對,趁匈奴入趙,失去在草原上的縱深,當可將分散的匈奴小股兵眾,切割蠶食,一點點的吃掉。

而非採取守勢,固守城池。”

範青舟分析道:“趙王歷來多疑,嚴防我大秦和燕國兩地邊境。

我觀李牧此番用兵,麾下很可能兵源不足,無法兼顧趙人北境整個代郡,因此才採取收攏固守之勢。”

趙淮中道:“李牧應是還有其他考慮…我們在局外旁觀,多說無益,且看局勢如何發展。”

又道:“老司空研究出來的秘文戰甲和兵戈等器,目前府內裝備了多少。”

範青舟如數家珍,道:“物造部已全力趕工,但目前總數仍不足千,共九百七十餘件兵甲。”

“不足千數…”

這時劉琦從殿外進來,道:“儲君,府內宴席已備好,黃昏時開席,所邀眾人已去通知。”

Ps:求票,求票,求票~月票和推薦都好

那顆種子怎麼還有猜是玉米,花生桂圓的,最過分的是還有枸杞和*羊藿的…準備給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