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

咸陽酷暑,燥熱難耐。

近來秦境安穩,攻魏事宜按部就班,政務不多,莊襄王便想著和趙姬,帶滿歲的小女兒往南去翠華山避暑。

趙淮中則留下來,在莊襄王走後負責主持朝會,也就是後世所謂的太子監國。

若遇急事,可將事務急報翠華山,兩地間隔不足百里。

趙淮中歸秦兩年,在朝會上站了兩年,首次有了自己的座位。

在莊襄王的寶座旁,擁有了一張矮席。

滿朝文武站立,只有趙淮中坐在那裡,俯瞰群臣。

別說,爽感還挺強的。

“眾卿有事起奏,無事散朝。”

莊襄王的內官也跟著去了翠華山,劉琦昨晚興奮的都沒睡著覺,就想喊這句話。

想到等將來自家儲君登臨王座,這話自己能喊一輩子,群臣都得聽自己的口令上下朝,就舒坦的不行。

劉琦感覺全身骨頭都輕了二兩。

“臣有事奏。”

呂不韋站出來跟趙淮中對了下眼神,徐徐道:“臣獲密報,得知魏人想要聯齊抗秦。

我大秦當儘快反應,搶先出手。臣建議對魏增強用兵,從北線抽調精銳,投入魏境。

此舉對齊人也是個警示,且能進一步威懾魏人。”

“善!”

趙淮中都沒多問,就點頭同意了。

這是他和呂不韋配合唱的雙簧。

對魏境增兵就需要增加支出,少府和治慄內史都說沒有餘錢,實則是倆老頭盤算的仔細,真要擠擠還是有很大空間的。

正好莊襄王出咸陽避暑,趙淮中找呂不韋商議調動糧錢之事。

一大一小,君臣兩人默契配合,在朝會上你申請我批覆,流水作業,都沒給治慄內史和少府開口的機會,就把事情定了。

增兵是假,要用錢是真的。

倆老臣在下邊肉疼的直哆嗦。

趙淮中現在代莊襄王監國,說出來的話就是詔令。

事情出口便成定局。

少府和治慄內史對視,只能咬牙認了,心裡暗自盤算,回頭就去找莊襄王打小報告。

隨後又有群臣啟奏別的事情。

朝會散了之後,趙淮中和呂不韋,劉琦都腳步輕快的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