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咸陽,細雨紛飛。

淅淅瀝瀝的雨絲,彷彿揉進了空氣裡。

書房內透著別樣的安靜,過了晌午,趙淮中就無所事事的來到視窗,矚目外邊的雨幕。

咸陽正殿的前邊是寬闊的廣場,以淡青色的玉髓仙磚鋪就,還整齊有序,如同衛兵般豎立著兩排玉柱,其上祭刻著緻密的咒文,構成了防禦體系。

廣場兩旁殿宇林立,煙雨朦朧。

身兼內史職務的李斯,此刻正在其中一間專門給三公九卿辦理各類公務的偏殿裡,伏案疾書。

他的篆書在後世被譽為千年一遇,整個華夏曆史上都是少有的書法大家。

大秦的皇子皇女,宗室子弟學習的‘教材’,皆是由李斯負責整理、抄錄撰寫。

一個內侍,腳步輕快的從門外走進來,手上拿著一份書卷,恭聲道:

“李內史,新晉入宮的內侍名單和他們自述的文卷送過來了,蒙大人已蓋了官印,要請內史過目。”

用崑崙天宮替換以往的咸陽宮後,宮闕面積大增,宮內的人手,侍女也要隨之增加。

入宮的人手要層層稽核,先要由負責咸陽內外事務的蒙毅看過,而後送給李斯再看。

第三步還要拿給內侍頭子劉琦。

多重篩選,過五關斬六將,最終才能入宮。

此時內侍送來的就是被蒙毅篩選過,順利過了第一關的人員名單。

李斯放下筆,接過內侍遞上來的卷冊,翻開檢視。

擺在卷冊最上邊的一份文卷,讓李斯眼神微凝。

那是一份入宮人員的內查卷,相當於後世的政審,需要被稽核人自述。

李斯第一眼就被文卷吸引,是因為對方的字寫得極好。

字型是後世稱為大篆的秦篆,字跡公正,力透紙背,功力深厚。

李斯是書法大家,對這份卷子先就有了幾分好感。

等到看過對方自述的內容,更是暗自頷首。

對方是秦人宗室出身,這就說明身份沒問題,不僅字寫得好,此人自述還精通律法,是個人才。

李斯看過後,覺得對方入宮聽差有些可惜,精通秦律,觀其字跡措詞,是可以入仕為官的。

但這文捲上寫著,對方身有隱疾,入宮為內侍已是最好的出路。

李斯看了眼對方在末尾簽署的名字,宗室出身,和陛下同姓。

招人入宮非小事,李斯又仔細審過其他文卷,有的透過,有的篩除。

等他看完,文卷就被內侍拿走,一路來到正殿,讓人去通知送給劉琦。

劉琦正在書房門口候著,耳朵跟兔子似的立著,隨時等著聽趙淮中喚他。

有內侍過來,將剛才李斯看過的文卷遞給他。

劉琦快速看了遍文卷,和李斯一樣,第一眼便看上了第一份文卷。

這文卷末尾的落款,寫著對方的姓名,今年二十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