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後世數千年都沒得到解決的問題。

華夏西北,甘,疆等地荒漠化,歷代都必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來治理。

趙淮中記得,後世華夏曾經立項要建一個超級水利工程,就是想徹底解決西北缺水問題。

簡單說,即是將水系豐富的藏地河流,開鑿形成一條大河,灌溉西北。

就是這條河的規模有點大,被稱為第二條黃河,想建出來,需要打通雅魯藏布江,途經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等河流。

而這幾條河,途經的都是橫斷山脈。

所以要開闢這條水道和南水北調的平原可不一樣,近乎開天闢地,才能將這些山脈打通。

後世也就華夏敢立項這種長達數千裡,堪稱奇蹟的工程,換個國家,就只會發酸,說不可能。

後世做過統計,這條大河若建成,會從根本上扭轉西北缺水,形成一條年流水超過六百億立方米,相當於黃河年流水量的大河。

從藏地引水入疆,工程浩大,但若真能開鑿出來,造福後代數千年,可以將西北黃沙飛揚的土地,變的可以種植,全面改善土地生態,平添數億畝良田。

這是後世見識帶來福利。

華夏的任何一個朝代,對這項難度大到不可思議的工程都不會有想法,因為無法實現。

但在這方世界,有仙魔之力,大陸都能給你搬跑了,何況是開鑿挪移數千裡的山巒地脈。

打一條‘黃河’出來,趙淮中出手,動用地脈神龍,一晚上就能改天換地。

當然,這玩意並不是打得越快就越好。

許多配套設施建起來,統籌計劃好路線,涉及到諸多前期、後期工作。

趙淮中召叢集臣,就是來商議此事。

他把想法一說,群臣無不驚得目瞪口呆。

這條河要是開出來,比傳說中的大禹治水都厲害。

鄭國興奮地直髮抖,要是能主持設計這麼一條大河,將西北黃沙之地變成良田,綿延後世,福澤無窮。

他勢必會名垂青史。

要建這條河,耗費倒是不大,因為有開掛的打算出手作弊。

趙淮中的力量成長到現在,建這條河,已經不準備再像當年建鄭國渠那麼麻煩。

他打算親自推動地脈神龍,一晚上就扒出一條河道,省掉多少人力物力。

而西北引入這條水系,多出億畝良田,很難想象到時候秦會富庶到什麼地步。

趙淮中當年許願吹下的牛逼,讓天下之民得以飽腹,為萬民啟智就可以實現一部分。

“陛下所說,想開鑿這條龍河,其中一端(藏地)目前還不是我大秦國境,想開鑿會涉及許多事情。”

呂不韋迅速跟上趙淮中的思路,諫言道。

這個趙淮中已經想好了,最多也不過是西側的幾個國家聯袂和大秦對壘。

不服就幹唄。

這條河是肯定要修的,召叢集臣是商量開鑿大河,具體走那條路線,在什麼位置建堤蓄水這些事情。

一干人當即在書房裡展開商討。

呂不韋等人推演了一下這條河建成後會帶來的變化,情緒也是越來越亢奮。

群臣和趙淮中結束議事,離開書房不久,咸陽城內便有靈禽破空,往西北之地飛去。

那隻靈禽正是當年趙淮中賜給呂不韋的坐騎。

他帶著鄭國,去西北實地考察了。

緊隨其後,李斯,蒙毅各展手段,縱控法術,也都往西北去了。

就是這麼卷。

秦臣打工上癮,因為秦的發展,未來會變得更好,清晰可見。眾臣的內驅動超強,都怕被高速發展的秦淘汰,所以拼命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