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一統後的大秦,王的野心【求訂求票】(第2/3頁)
章節報錯
姜姞說完便在環佩叮噹聲中, 裙裾飛揚的帶著隨身女侍,往章臺宮去了。
趙淮中砸吧了一下嘴,有種得妻如此美滋滋的感慨。
咸陽宮的書房。
下午的時間, 呂不韋和韓非走了進來,和趙淮中商談國事。
呂不韋,李斯, 韓非等人,近期接連制定了秦統一天下後,諸多當行,應行之事。
包括逐步廢除分封制,在各地增設郡縣。
郡縣制度以前數年,已在秦逐步推行,但並未普及。
各地狀況不一。
郡縣制的好處,是能夠初步打破血緣關係的宗法封建制,進一步鞏固王權,對選拔人才,數年來一直在嘗試推行的科舉,也有補充和推動作用。
此外,秦將在接下來一個時期,完成貨幣和度量衡,文字的統一。
還有遷徙六國的富民和平民,以防止六國貴族遺存的力量,在各地搞小動作。
部分六國殘留的精銳部眾等等,會遷徙到各地參加勞作。
這叫做“遷虜”,做開礦、開鹽井,開渠等苦役。
這些舉措,都是最適合當下的方式,可以減少社會動盪。有些趙淮中知道的後世制度很好,但不一定適合這個時代。
另外還要修築靈渠。
靈渠古稱秦鑿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是一項不輸鄭國渠的龐大水利工程。
其位於後世的廣西壯族境內,流向由東向西,將海洋河與大溶江相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
靈渠的修建,可以聯接長江、珠江兩大水系,構成遍佈華東、華南的水運體系,進一步強秦富秦。
最重要的是,西南之地,之所以百族雜居,不願歸降,就是因為特殊的地勢。
雖然有仙魔之力,出入會簡單許多,但道路險阻,形成了天然的割裂區域。所以自古西南之地反反覆覆,征討不便,降了又反的情況屢有發生。
然而靈渠修建後就不一樣了,有利於西南的長治久安。
修築靈渠,互通貿易,可以讓西南逐步漢化,最終徹底融入中土,成為順民。
歷史上,自秦以來,靈渠的修建,對鞏固國家統一,加強南北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密切各族往來,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這些議案送到趙淮中手上,得其允准,便會開始實施。
另外一些則將在未來數月,甚至數年逐步推行。
多日轉瞬。
六月初的午後,空氣裡帶著絲絲暖意。
趙淮中批覆過奏卷,隨口詢問過來彙報事情的範青舟:“太子丹逃到遼東後,近況怎麼樣了?”
“燕人殘部進入遼東之後和周邊部族時有紛爭,太子丹想開拓疆土,積蓄力量的意圖很明顯。”
範青舟道:“其去到遼東後的所為,一如當初大王預料。”
趙淮中略作沉吟,當前大秦已完成了第一個階段該做的事,就是定鼎中原。
接下來他打算展開一系列安排。
雄霸中土……顯然不夠,只能算是起步。
中土依然會往外持續擴張,另一方面則要依據個人修行為基礎,來一步步涉及陰間和仙界之爭。
自古人皇便和地皇,天皇並列。
趙淮中的野心,是想將人皇的權柄擴張到極致,真正的千古一帝,開萬古之未有,會是什麼樣?!
————
不遠處的咸陽偏殿。
下屬給呂不韋送來一份信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