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玉髓脫離趙淮中的握持,飄至半空,載浮載沉。

咸陽殿周圍, 大秦眾臣從各自辦公的偏殿走出, 仰頭上望, 便見那白玉下方, 天然烙印浮現出八個篆字紋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天賜神玉降於秦!

既壽永昌,人族當道,長盛不衰!

那玉髓的形態也在慢慢變化,變得四四方方, 長寬皆與九合,對應天數!

印璽的四壁又出現了鸞鳥,真龍等神獸,以及山水長河、草木植被等圖案。

咸陽城內,甚至大秦境內的人文氣息,也在被那國璽收攝採集,融合為一。

天降鎮國玉璽,懸空數日不墜,採日月之光,納山河之華。

之前那隻鸞鳥, 原來只是這神玉內部的一股氣機顯化。

關於這塊神玉的傳說,數日間便傳遍天下, 都說此玉乃仙授,為鸞鳥之化,可護持大秦祥瑞永沐, 國泰民安。

秦人得天地正統,註定要一統天下……這句是呂不韋藉機炒作的宣傳口號。

相關訊息擴散,就連燕地, 齊境也在傳播。

同樣的,地極解封后,燕齊兩地這段時間也多有神異變化。

“燕境近來亦是古氣瀰漫,府內傳回訊息說燕人國都的地脈中,隱然可聞陣陣龍吟。”

七月初的中午,範青舟來到咸陽殿進行彙報。

燕人國都在數千年後是華夏首善之地,國之中心,九鼎分落天下,其中之一應在燕人國都趙淮中半點也不奇怪。

“待我大秦消化了楚、魏所得,便要攻燕,有些事現在就要開始安排,讓府內探子多注意燕地的各類訊息。”

趙淮中:“燕人近來有什麼動向?”

“燕人一邊和齊人謀劃,想聯合抵禦我大秦,一邊積極造船。府內送回來的密報說,燕人近來數次派人出海,探查海域疆土。

臣分析,燕人可能是在謀劃後路,想開闢海疆,作萬一之策。”範青舟侃侃而談。

趙淮中啞然道:“楚、魏兩地如何?”

這次回應的是呂不韋:“魏地還好,楚地一直頗多動盪。

楚人餘孽受齊人煽動,各地皆有聚眾之事,但並無大亂。

王翦將軍當前正在原楚地東端統兵,和齊人時有交鋒。”

“我秦之各類策略,已在各地展開,待人口分流,稅賦減免後,動盪應該會慢慢平息。”

吞納一國,善後事宜千頭萬緒,必須要有時間來作為緩衝。

下午,趙淮中去了趟地火洞天。

此刻的地火洞天,老司空率領物造部,已經開始著手鑄造第三尊銅人。

趙淮中過來後,一人迎上來,執大禮參拜。

這人卻是荀子的弟子張蒼。

他當初在楚地遭金烏襲擊,是唯一的倖存者。本以為其師已死,想不到大秦眾將去了趟崑崙山,卻是將荀子帶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