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文箭上弦後,整個床弩上祭刻的無數紋路明滅。

此刻的床弩,才是真正全力施展。

弩弦震顫,一支支秘文箭射出。

砰的一聲!

已經衝到五十丈內的匈奴騎軍前方,妖狼之氣聚集的護壁,砰然炸裂。

一支秘文箭從匈奴騎兵胯下的馬匹頸部射入,而後透頸穿出,帶起一篷鮮血,灌入馬背上的匈奴戰士胸口。

一支秘文箭,連續射殺數人,勢頭才有所減弱。

從空中俯瞰,兩方軍隊就像是兩道洪流對沖。

而短短的百餘丈衝鋒,匈奴騎兵折損近四千人,整個匈奴先鋒隊伍兩萬餘眾,減員近六分之一。

一股寒氣,從赫連勃多心裡不可抑制的竄升出來。

但他仍存有希望,希望能依靠匈奴騎兵的精銳騎術和戰鬥力,在近距離接戰後,反敗為勝。

“隨我衝。”赫連勃多氣勢洶洶,親身上陣。

雙方距離已不足三十丈,廉頗亦是一揮手:“停止射襲,以兵車衝陣,破匈奴輕騎!”

用雙馬拉乘的兵車,兀然衝出。

兵車笨重,不利於轉向,戰國末期,在越來越講究效率的戰爭中,已經逐漸被各國所淘汰。

但這種連馬匹也披甲的銅疙瘩,在平原戰卻是無敵的利器,橫衝直撞,所向睥睨。

轟!

兩方兵馬終於對沖到一起,兵鋒瞬間炸裂。

廝殺聲和兵器碰撞的聲音,鏗鏘震耳!

接戰後,四十輛兵車,宛若鐮刀切割麥穗,衝進了匈奴騎兵之中,目的是破壞匈奴人的軍陣,以分其勢。

而在兵車出動後,秦軍所屬位置,露出來的是位於整個陣列最後方的秦軍步兵。

萬餘秦軍,宛若一個個豆腐塊般呈方形佇列,披甲執銳,整齊劃一。

“大秦~鏘~大秦~鏘鏘!”

步兵陣列往前平推,兵戈在前,口中則叱吒有聲,步履按照口號的節奏來推進,故而分毫不亂,節節往前。

此時,開戰前便側分往兩翼繞開的騎軍,亦從側翼收攏,殺了回來,和步兵相互配合。

距離迅速接近,展開近戰。

步兵陣列配合兵車,戰戈收刺之間,主要攻擊的不是匈奴兵,而是絞斷刺襲戰馬。

當匈奴戰馬慘嘶倒地,匈奴人也開始改變應對方式。

他們化成一小股一小股騎兵,施展最擅長的襲獵之術,猶如狼群,想利用騎軍的靈活,應對秦軍。

交鋒至此,秦軍雖然佔據碾壓性優勢。

但匈奴人向來彪悍,戰鬥意志並未崩潰,仍有廝殺搏命,企圖扭轉頹勢的打算。

兵車上,秦軍副將站在廉頗身後,蹙眉道:“尋常交鋒,死傷近半便足以擊潰敵軍士氣,讓對方出現潰逃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