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魏人拿出了舔的硬實力(第3/4頁)
章節報錯
“魏人倒是捨得,把這面鼓送了出來,真是拿出了舔的硬實力…”趙淮中有些好笑的想。
“傳說夔牛鼓天地間只有一面,有山巒之重,鼓皮為夔牛腹皮所制,韌性驚人,不論如何敲擊都不會損壞。鼓槌則是夔牛那條獨腿的骨骼所祭煉,能震裂大地。”
各國使臣皆心中驚異。
倒是大齊和魏人近年關係不睦,邊境時有小規模的戰爭發生。
慶陽候揭短道:“據吾所知,夔牛鼓雖是神物,但根本敲不響。
古來只有黃帝和神農二人敲響過此鼓,相傳這面鼓上祭刻的陣紋,需要以特殊方法開啟,才能召喚鼓中封禁的夔牛之魂,加持此鼓以奏響。
可惜此鼓的真正用法,早已遺失了。”
言下之意就是這面鼓雖然好,但沒有實用價值。
若非如此,魏人也就捨不得送出來了。
不過夔牛鼓畢竟是傳說中的四大神鼓之一,呂不韋看出趙淮中對其頗感興趣,遂道:“此鼓在何處,呈上來給大王一觀。”
諾!
過了好一會兒,才有十餘人合力,從門外把一面高達三丈的天青色巨鼓抬了進來。
那抬鼓的是十六個宮廷禁軍,皆有修行在身,抬鼓而入,卻是面色漲紅,脖子上的大筋高高繃起,吃力到極點。
後方,還有一人手託一杆丈許高,人腿粗的鼓槌而入,卻是虞媯。
“大王,這鼓重達萬鈞,尤其是鼓槌,普通兵士搬之巋然不動。”虞媯聲音清冷。
這秦人女將好生美豔,卻有如此神力…安候慶忌暗感驚訝。
他們用六輛車輦拉乘此鼓,搬運時費勁力氣。然而虞媯單手託著鼓槌,便走了進來。
“大王,據古籍所載,軒轅黃帝曾親自敲響此鼓,以鼓勵軍伍,其麾下兵將聞鼓聲而振奮,奮勇殺敵,才在涿鹿之戰擊殺了宿敵。
大王可有興致,親自來奏響此鼓入我大秦後的第一聲鼓鳴!”
呂不韋躬身對趙淮中說道。
安候慶忌立時吃了一驚。
他們送來這面鼓,主要是因為這鼓名聲夠大,足見珍貴。
但此鼓確實無法奏響,魏人將其送出前,早嘗試過無數次,都沒敲出動靜。
這要是秦王親自出手,敲了一面啞鼓,惱羞成怒,魏人送這面鼓還不如不送。
慶忌當即站出來勸阻趙淮中,別親自擊鼓,道:“秦王萬金之軀,豈能親自奏鼓…”
然而不等他說完,趙淮中已經擺手道:“無妨。”
他興致頗高的從上方王座上,緩步走了下來。
伸手虛拂,那夔牛鼓便輕飄飄的飛起來,落到了咸陽殿外的廣場上。
趙淮中從虞媯手裡取過那隻接近大腿粗,常人需要雙手捧起的巨型鼓槌,就見這鼓槌宛若鐵鑄,通體流轉著一種暗青色的微光,湛然如新。
鼓槌筆直,只在頂端出現一個巨大的球型骨凸,祭刻著緻密的咒紋,線條繁複,也有青光閃爍。
趙淮中走出殿門,來到夔牛鼓下。
其他眾人也都隨之而出,在一側旁觀。
夔牛鼓,是一面立鼓,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戰鼓。
鼓面亦為青色,充滿了年代的沉積感,古韻斑駁,但並不老舊,和鼓槌一樣,流轉著隱隱的青光。
靠近到鼓面之下,能聽到低沉的呼嘯聲,鼓內彷彿封存著一座海洋,在起伏澎湃,又像是一種猛獸的咆哮。
鼓面上有著諸多紋飾,意即夔龍紋。
在商晚期和西周時期的青銅器上,夔龍紋是最主要的紋飾之一,形象多為張口、卷尾的長條形,外形與青銅器飾面結合,具有神秘古拙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