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之人匯聚,我燕國若是禮輕物薄,難免遭人輕慢。”

太子丹應了:“父王還有何吩咐?”

“秦王少年意氣,卻能連掃韓趙兩國,其人必有雄才,我兒此去,需謹慎行事。”燕王喜叮囑道。

太子丹肅容答應,再次躬身,告退離開了王宮。

燕王喜老眼微眯,注視著太子丹離去的背影。

宮門外,等待太子丹的一支隊伍裡,有一個豹頭環眼,滿臉短鬚的壯碩將領,正是秦人降將樊於期。

此前說過,在這個年代,降將並不丟人。

樊於期在李牧手裡吃了敗仗,不敢歸秦,轉而降燕。太子丹派人探查後,確知了樊於期是真敗在李牧手裡,並無虛假。

而燕人一直缺將,多年來始終被趙人壓制。

樊於期在將星璀璨的大秦,仍有名將之稱,驍勇善戰。

故而投燕後,太子丹頗為重視。

樊於期亦是不負其所望,在燕地操練兵馬數次,連敗燕將,令太子丹大喜,眼下已經提拔他成為身邊的近臣。

“樊將軍,此次入秦,你就不要隨行了,吾不日便歸。”

考慮到樊於期是秦人降將,去秦出使,多有不便,太子丹說道:“你留下幫我大燕操練兵馬。”

“諾!”樊於期答應。

“我此次入秦,一應所攜之物可曾備好?”太子丹又問身畔的一個內侍。

“皆已備好,海珠百顆,燕女四十人,燕山北地所產獸角百件,前年發現的海底仙墓中開採的奇物,亦選出十餘件……太子放心。”內侍說道。

次日。

太子丹出發離開燕地,所攜車馬過五十乘,往秦都咸陽趕去。

他們從燕地一路西出,不日便來到燕地西境。

太子丹有些感慨:“如今入秦倒是近了,再不需繞開趙人,匆匆數年,趙地竟已歸秦所有。”

一眾人等旋即進入了原本的趙境。

出了燕地以後,路上遭遇的盤查陡然嚴格起來。

官道上一隊隊馳騁而過的秦軍,警戒森嚴。

“趙人好戰,長出良將,秦雖得了趙地,但各地必有趙人仍在反抗,故而秦在趙地佈下重兵,照此趨勢,沒個三五年時間,秦人絕難平定安撫趙地之患。

數年內,秦人當無力繼續東侵。”太子丹身畔,一名穿灰色長衫的中年謀臣說道。

太子丹憂慮道:“那三五年之後當如何?”

謀臣無言以對。

此後眾人一路前行,很快發現趙境的情況,並不如他們想象中那麼混亂。

趙境雖然秦軍層出,戒備森嚴,但多是防患於未然。

實際上趙人的反抗力度並不大。

燕人一路橫穿趙境,沿途所遇村鎮等地,有不少車馬在執行,馱伏著糧食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