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完成吞趙,功業(第2/3頁)
章節報錯
帳幕裡,李牧問出了自己的問題。
趙淮中不答反問:“李將軍認為是什麼原因?”
李牧帶著不確定的口氣:“秦王是想讓我趙人君臣生隙,以幫助秦更快的破趙?”
他用的是疑問的口氣,顯然不確定自己的猜測,卻又想不通趙淮中的安排。
趙淮中笑道:“李將軍認為秦軍破趙,還需要寡人親自出手,來離間你和趙王的關係?”
李牧:“正要請秦王指教。”
趙淮中:“寡人聽說將軍祖父為李曇,亦曾入我大秦,官拜御使大夫。
後來才入趙,可有此事?”
李牧已經有些明白了趙淮中要說什麼:“秦主說的沒錯,吾祖父確是李曇,曾入秦任御使大夫一職,而後歸趙。”
在秦時,天地君親師,一臣侍一君,由儒家所制定的為君王服務的等級理念,還沒有後世那麼激烈。
這個年代,時有名臣良將跳槽。
比如廉頗,老將軍有大才,是整個華夏史上少有的名將。
他當初從趙跑了,就先跑到了魏,希望魏人能重用自己,後來在魏國被排擠,又跑到了楚。
在各國努力打工,到處找活幹,看似少了些一生只侍一君一國的忠誠,老將軍卻不以為恥。
主要就是因為當時的社會風氣,思潮此起彼伏,並非禮儀尊卑一家獨大。
李牧祖上也曾入秦為官,甚至做到了御使大夫的位置。
他祖上並非趙人。
包括現在的呂不韋,曾經入秦的商鞅,張儀,范雎這些顯赫一時的大佬,都是從其他國家跑到秦為官的,有些還是敵對國來的。
所以趙淮中在伐趙過程中的安排,其中之一就是想避免李牧為趙國陪葬的命運。
如果有可能,說的是有可能啊,他希望李牧也能入秦。
且不說李牧的軍事才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和廉頗,王翦,白起齊名,他個人還是兵道聖人。
更重要的是,趙淮中的著眼點,和這個時代的所有人都不一樣。
除了始皇該有的功業,他更希望的是能看見這個世界的另一面。
如果單是打下始皇在歷史中該有的江山,王翦,王賁,蒙恬蒙毅這些名將,似乎已經夠了。
但趙淮中仍然希望秦能夠更強。
至少,劉皇叔的配置得有吧,湊齊五個王翦這一級數的將領不算過分。
所以他多有佈置的其中一個目的,是想讓李牧入秦,至少先保住他的命。
雖然秦趙是宿仇,李牧入秦的希望微乎其微,但在這個年代,以及李牧聖人的身份和視角,並非毫無可能。
李牧明白趙淮中的目的後,不出所料的搖頭,斷然道:“吾絕不侍秦。
吾征戰多年,麾下部眾死於秦軍手中者眾。
雖說戰場交鋒,容不得留情,但吾不能入秦。”
趙淮中並未失望,甚至不出意料,淡定道:“那李將軍接下來打算做什麼?”
“…還未想過,秦王若要殺我,吾不會反抗。”李牧道。
“秦取趙地後,李將軍既不願入秦,那就仍舊留在趙地,解甲歸田,如何?”趙淮中說。
李牧露出愕然之色。
秦主願意放了他,且居然讓他繼續留趙,讓他非常意外。
同時亦被趙淮中的氣魄所驚。
或者說被趙淮中強大的信心所感染。
趙淮中敢放他,顯然是有絕對的信心和把握,不怕他李牧反覆。
趙淮中和李牧攀談良久,就在交談結束,準備離開時,門外有侍從進來,到王翦身畔彙報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