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滅國收穫【求票】(第1/3頁)
章節報錯
上午,天氣晴好。
歸來的秦軍,由南門入城,大隊兵馬等在城外渭水沿岸。
他們抬頭就能看見正在升空,出現在咸陽宮上方的大秦君主。
這位新王加冠登基不足一年,便邁出了東出第一步,滅韓以強秦。
這是秦人數代積累佈局,期待完成的宏願,在見到趙淮中升空的剎那,十數萬秦軍自發跪地,狂呼‘大王’,山呼海嘯。
“大王、大王,大王,大王!”
這次不能再出四個二了…趙淮中伸手虛拂,地面跪伏的秦軍,倏然停止呼喊,瞬時間落針可聞。
從驚天動地的喊聲,到剎那靜止,只因為趙淮中的一個手勢。
後方,車架上,一眾被俘的韓人宗室成員無不面色慘淡,被秦軍和趙淮中的氣勢所攝。
“臣王翦,滅韓以歸,韓桓惠王自請罪己詔,願降秦,請大王定奪!”
王翦站在秦軍最前列,仰望空中的大秦君主。
這也是設計好的臺詞,早有掌管禮儀,位列九卿之首的奉常(官銜),在王翦入城前和他溝透過多次。
“允!”趙淮中的臺詞就這麼一個字。
他過來的主要作用是刷臉。
允就是同意。
此時韓桓惠王從後方車架上下來,身軀佝僂蒼老,神色中透著羞慚,臉色漲紅。
他手託韓王印璽,跪地說自己是罪人,不配韓王之位,而今大秦得天下正統,願意降秦,請高賢明主秦王接納韓人吧啦吧啦。
意思就是他沒管理好韓國,自己有罪,謝謝大秦拯救韓人,從此將韓交付於秦。
也就是他被大秦打了,還得說謝謝,你打我打的對,是賢德之舉,成王敗寇,要再三請求秦收留拯救韓人。
這也是套路的一部分。
趙淮中伸手抓攝,韓王國璽化作一縷流光,升空落入他手中。
桓惠王又哆哆嗦嗦的取出一個青銅匣,其上符號繁密,再次雙手呈上。
趙淮中伸手,那銅匣也被他攝入手中。
這銅匣亦是寶物,乃上古傳承下來,韓人當年遷都到新鄭,就是用這銅匣,封存放置仙台柱。
此次秦人滅韓,韓人手中的那部分仙台柱,便封存收放在匣子裡。
趙淮中取了銅匣,身形回落,轉眼消失在咸陽宮內。
剛才落針可聞的咸陽城,這時才響起如潮的歡呼,那是城內民眾自發慶祝的聲音。
秦宮。
趙淮中坐在王座上,注視著王翦等將領依次走入。
蒙驁和楊瑞和留在韓境,處理兼併韓境後的各類事務,並未回咸陽。
王翦身後是蒙武,內史騰等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