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這樣的考試還會有很多,每次透過,你都會得到一些書籍、用具,或別的賞賜。甚至,有生之年還有回到草原的可能。”

忽必烈俯身看了一眼,只見裡面那幾張紙原來是試題。

略看了三五個題目,有關於漢語的,有關於仁義的,還有關於那所謂的漢蒙一家的政策的……無非是李瑕哄著蒙古將領們效忠的把戲。

他其實是愣了一下,感到實在太過荒唐了,不免有些惱怒。

於是,他抬起頭來,冷冷地瞪了那官員一眼。

“你是在戲耍本汗?”

“這是考試。”對方卻顯得很認真。

忽必烈臉色一僵,喝道:“我是大蒙古國的大汗,不是八歲小兒!”

“明日我會再來收回試卷,若沒做完只當是沒透過。”

對方依舊是平靜而嚴肅的語氣,像極了一個科考官。

忽必烈卻只覺難堪,道:“那你就是在為難本汗?”

“若你覺得為難,卻能放下身段來做,那未必不是我們的目的之一。”

對方說完,將那試題與筆墨留下,轉身便往外走。

腳步聲漸漸隱入黑暗。

忽必烈低頭看著那試卷,心理上依舊接受不了堂堂大汗被俘之後,要做那些孱弱的漢人學子才會做的傻事。

若李瑕認為這樣就能擊毀他的驕傲,那李瑕錯了……

“如何才算是透過?”

忽必烈終於開口問了一句,隱隱約約還有些忐忑,擔心已經失去了重得自由的唯一機會。

好在黑暗中還是響起了回答。

“答題,等我閱了卷,自會給你評分。”

“額秀特……”

~~

這天夜裡,陸秀夫抱著一疊公文回到住處,待見到案上的硯臺還是少年時聞雲孫送的,不由想起了在南方的師朋故舊。

於是心生感慨,有許多話想對他們說。

他想告訴他們北方的冬天雖然很冷,但皚皚大雪下的中原大地無比廣闊壯麗,燕山雪花大如席,連李白的詩也不足以形容這北面的風光,得讓他們親眼來看看才知。這大好河山,本就屬於漢家。

他還想說,他在親自出題考校忽必烈,目的在於調教這個不可一世的蒙古主,自從出仕以來,這是最揚眉吐氣的一件事。

好比唐太宗俘獲頡利可汗,往後讓忽必烈在國宴上跳舞也是輕易之事。大丈夫合當如此提氣,豈能每每屈膝求和?

他自小讀聖賢書,讀君臣綱常,也曾因名節所累想要為大宋死節,但近年來走過萬里路、見過錦繡山川,眼看家邦日漸興盛,大業方興未艾。方道男兒立志當為萬世開太平,怎好輕拋性命。

陛下即將南征,以結束三百年之分裂,戡亂定興,建混一之功,當此時節,有志之士正該雲集響應,共襄盛業。

心頭想著這些,陸秀夫磨了墨,便開始寫信。

有寫給他的幾位老師長輩如江萬里、家玄翁等人的,有寫給同年好友如聞雲孫、劉辰翁等人的,亦有寫給在官場上對他多有提攜之人,如李庭芝。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