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9章 元大都(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必多禮時間緊,我便長話短說。」張弘基開門見山,道:「當前這天下形勢,你們應該都知道了?這大元王朝已到了人心渙散,寸寸失守的時候了。」
「知道,國舅有何指教?」
這「國舅」二字讓張弘基啞然笑了一下,須臾便正色起來。
「指教不敢當,元主把我從保州移到燕京,怕的無非就是我攜保州之軍民歸順大唐。但在燕京我們未必就不能起兵舉事。」
「如何做?」
張弘基想了想,沒有直說,而是道:「有句詩你們都聽說過,漁陽鼙鼓動地來。」
董文毅愣了片刻,眼神中泛起了驚疑之色。
漁陽是個地名,如今這個地名已經被廢了,併入了北面的密雲縣。而有時候忽必烈從開平城返回燕京,正是由密雲經過。
那張弘基借用這一句詩所表明的計劃便不難猜到了.......他打算在密雲一帶伏擊忽必烈?
就連董文直也驚疑不定,問道:「這是張公的主意,還是二郎你的?」張弘基搖頭,微微自嘲,道:「這是六郎的主意。」
「原來如此。」董文直此前一直很冷靜,此時也有些不安起來,又問道:「真要這麼做?」
「大丈夫當世,何必畏首畏尾?既已做了選擇,當立最大的功勞,以最快的時間平定天下,使中原百姓不必再遭受長年累月的戰禍。」
董文直還有些猶豫,又問道:「二郎與我們說這些,信得過我們?」張弘基將身子傾向前,道:「你覺得,是我更信得過你們,還是忽必烈更信得過你們?」
他竟是已開始直呼忽必烈之名。
董文毅聽著這些,不時轉頭向禪房外看上一眼,顯得十分不安。
董文直則是不斷調整著情緒,之後終於問道:「在這燕京地界,張家能安排出多少人?」
「不必多,精銳三千出其不意,足矣。董家呢?」「還不確定,我需要聯絡一番......」
幾人又商議了一會,董家兄弟匆匆離開這間禪房。
張弘基獨立坐在那裡,臉上依舊掛著從容自若的表情,但攤開手掌一看,手心裡已都是汗水。
怎麼能不緊張呢?要謀算的是忽必烈。
萬一董文直、董文毅洩密,或者他們的行徑被查出,就要連累張家滿門。
張弘基長出了一口氣手在衣襟上擦了幾下,又想到了張弘略說的那些話。
「二哥竟真攜家帶口從保州到燕京,何其不智。怕我與父親在燕京被斬?還是怕大元發兵攻打保州?當此時節,只要張家守著保州,該是元廷怕我們輕舉妄動,絕不敢先動手。反倒是如今,一家老少都深陷於此,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局面被動.......不如放手一搏吧。」
~~數日後。
張弘基手裡捧著圖紙,走進了元大都宮城中一處還在大興土木的宮殿。
幾個赤膊的大漢蹲在地上鋪地磚,抬起頭見是張
弘基來,紛紛放下手中的動作,聚在一起。
「有訊息了嗎?」問話的卻是張弘基。
他雖然身份不凡,但張家絕大部分時候都被人監視著,許多情況都需要由別人去打聽。
「有,但不多,且不知真假。」
應話的是一箇中年漢子,相貌堂堂。
但若仔細一看,此人正是被大元通緝的原控鷹衛燕京路總管張雄飛。
「訊息很難打探,控鷹衛的人手全都被忽必烈汰換了。我也被通緝,輕易不敢現身,只能聯絡一些舊部。」張雄飛道:「據說,忽必烈會在下個月再到燕京,但訊息未必準確,我還在確認。」
其實數月前忽必烈才剛剛從燕京路過、返回開平。
當時忽必烈那趟行程頗為隱秘,張雄飛事先並不知曉,結果與白華、張易聯絡了一次,便被定為大罪,隱姓埋名逃竄。
這次就不同了,這次他是有計劃有目的地要置忽必烈於死地。~~
然而,就在元大都新城之外,一支支兵馬正如流水一般從北面湧來。「大汗,查清楚了。」
有騎兵趕到了忽必烈面前,稟報道:「漢人世侯張家、董家在暗中調集兵力,想於白馬關一帶襲擊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