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王爚、留夢炎皆逃,太后寄厚望於陳宜中,然其不知兵事,滿城俱笑之。宋瑞何必再聽他胡亂差遣,還去任甚平江知府。”

“陳宜中原本並不庸碌,如今卻真是亂了陣腳,失了分寸。”

“宋瑞,真莫再去了……”

聞雲孫卻是搖了搖頭,道:“此去,不敢求功成,唯求全忠義。”

次日,他收好行囊,動身北上。

沿著運河全都是退下來的敗兵,唯獨聞雲孫的船隻逆水而行。

~~

數日之後,前往開封的信使回來了。

“李瑕說,議和不可,唯有投降,他還說……”

謝道清又驚又怒,問道:“他還說什麼?”

“稟太后,他還說,會善待太后與官家……”

陳宜中搖了搖頭,道:“太后,如臣所言,李瑕不會輕易議和。讓他服軟,唯有遷都。”

“不可。”謝道清年老,並不願跋涉奔波,搖頭道:“高宗皇帝六飛南渡、駐蹕錢塘,於此保全社稷,如何輕易棄逃?”

這還是她少有的拒絕陳宜中的提議。

或許也與李瑕所言的“善待”二字有關,相比而言,遷都似乎更艱險。

“正是高宗皇帝沒有死守開封,方保全了大宋一百四十年的基業啊!”

陳宜中不甘心。

他逃回溫州之時,也想過棄官就棄官。但心裡很確定,除了自己沒有人還能力挽狂瀾。

他認為他還有機會能夠宰執天下、重振社稷,最終成為謝安、周公一樣的人……

還沒有失敗。

他自比為青松,不會輕易被嚴霜打倒。

“請太后相信臣,入伏之後北兵必不耐南方酷暑,待戰機一至,形勢方有轉圜。前提是大宋社稷還在,太后還在,天子還在!”

勸到這裡,陳宜中聲淚俱下,跪倒在地。

“臣請太后遷都。”

“臣等,請太后遷都!”

殿中幾個重臣也紛紛跪倒請求。

謝道清雖是真心不願跋涉,卻不知如何面對這樣的場面。

她是個沒主見的婦人,被逼得下不來臺,只好道:“諸卿快起來,快起來吧。老身答應便是了……”

~~

是日,又有旨意傳往平江府。

傳旨召令才到平江不過短短數日的聞雲孫放棄蘇州防線,退守餘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