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龍答失回到了營帳,馬上讓人在外面守著,與兄弟們商議起來。

蒙哥的長子已死,第五子辯都是庶子且年紀還小。

在帳中的只有二子阿速臺、三子玉龍答失、四子昔裡吉。

三人以玉龍答失為首。

「我早就覺得李瑕實力很強大,他能在釣魚城擊敗父汗,又能從忽必烈手中搶走關隴的地盤。現在連合丹也敗在他手上,一定不是耶律鑄說的那樣。如果連合丹都能殲敵八萬,那大蒙古早就吞併宋國了。」

「我覺得宋人不會有這麼強。」阿速臺道。阿速臺就是當年隨蒙哥南征,因為在隴西射殺漢人百姓為樂,被蒙哥重懲的那個兒子。

他骨子裡的觀念更像阿里不哥,視漢人為兩腳羊。

連北地漢人他都瞧不起,更何況宋人。偏偏玉龍答失很堅定,瞪了二哥一眼,道:「信我,李瑕已經很強大了,能夠抗衡忽必烈,我們要藉助他的力量。

「可他是我們的仇人。」阿速臺提醒道。

「閉嘴。」玉龍答失道:「我已經給李瑕寫了信,相信馬上就會有回信。」

阿速檯面對弟弟這樣堅定的語氣,不敢頂撞,哪噴道:「我以為你是我和商量。」

「我不需要和你這個蠢材商量。」

阿速臺這就沒聲了。

他的生母只是蒙哥的妃子,而玉龍答失是忽都臺大皇后所生。

這就是在隴西里把漢人百姓當成獵物射殺的強者、黃金家族的皇子、大蒙古國的勇士只要有更高貴者給他一聲厲叱,他就能唯唯諾諾,比羊還溫順。

玉龍答失沒功夫理會二哥的廢話,踱著步,焦急地等待著。

「你們知道嗎?我用父汗的玉璽蓋了很多空白文書。」

他是在透過說話來緩解緊張,而不是真在與兄弟們商量。

「只要李瑕有了確切的回覆,我就要聯絡諸王,舉起反對忽必烈的大旗哈,到時看看西方,李瑕、兀魯忽乃、海都,再加上我,全是忽必烈的敵人。」

「還有巴巴哈爾。」阿速臺提醒道。

「她不配。」

玉龍答失漫不經心地應著,掀簾又向外看了一眼,有些緊張地咬了咬指甲。

「快了,我將要振興大蒙古國。」

與此同時,耶律鑄正在道路上迎接一隊這隊人僅有仟餘人左右,牽著馬匹與駱駝,一個個風塵僕僕,顯然是走了極遠的路而來。

終於,隊伍到了眼前。

一名年輕的蒙古人翻身下馬,向耶律鑄走來。

他年紀不到三十,望之二十七八歲,身材魁梧,舉止卻彬彬有禮。

蒙古人中難得有他這種姿態文雅者。

「八鄰部的伯顏,奉伊爾可汗之命朝貢大汗,途經西域,向丞相問候,願丞相身體康。」

「伯顏。」

耶律鑄輕聲唸叨著這人的名字,莫名地對他十分欣賞,讚道:「伊爾可汗魔下原來有這樣的勇士。」

「不敢稱勇士,只是使臣。此來,是為了向大汗表明伊爾可汗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