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謙說李瑕能堅壁清野守一守關中,這已經是高看他了。

“仲謙公所言甚是。臣斷言,李瑕不僅會逃,還會丟掉整個西北!”

此時站出來說話的是金蓮川幕府之臣、控鷹衛指揮使張易。

張易是劉秉忠、張文謙等人的至交,被時人譽為“紫金山五傑”之一,三年前經劉秉忠推薦任控鷹衛指揮使,一躍成為大元朝堂上地位顯赫的風雲人物。

但他一開口,忽必烈眼神中卻有些不易察覺的陰翳。

因為沒有一個皇帝會喜歡自己的諜探首腦與自己的長子走得太近。

這方面,張易和真金雙方都觸到了忽必烈的逆鱗,所以忽必烈才會遣真金去吐蕃,沒想到卻出了後來這些事。

是否會把一切都怪罪在張易頭上,只有大元皇帝心裡清楚。

“以臣的對關中情報的瞭解,唐國絕對沒有做好與大元打一場大仗的準備。李瑕別無選擇,只能撤回長安。甚至可以說,他守住關中都不太可能。臣還認為,李瑕已經知道了安西王大軍回撤之事,廉希憲既在西域,必已給他傳信。另外,以軍情司的動向,他對大元的兵力分佈應該也清楚,那麼,他佈置防線,必將收縮至關中……”

張易說了很多。

作為控鷹衛指揮使,他的分析十分有條理,聽得諸臣紛紛頷首。

忽必烈終於消了怒氣,意識到麾下的臣子不是輕敵,而是認真分析過的。

但,張易之後又多說了兩句。

“還有一點,李瑕並不需要急著決戰,龜縮防禦、以圖將來才是最適合他的戰略,畢竟他才二十六七歲……”

忽必烈澹澹看了張易一眼,不由想著張易的意思是否說李瑕能熬死他。

一股殺意遂在心底冒了芽……

~~

黃河畔,南海子碼頭。

從烏拉特牧場過來有兩百五十餘里,馬匹整整狂奔了一夜終於,摔倒在地,口吐白沫。但信使還是將李瑕的信遞在了張珏手裡。

張珏看了很久,之後勐地吸了吸鼻子。

他召過諸將,拍了拍頭盔,開口想說話,卻是罵了一句“孃的”。

“大帥?”

劉金鎖大聲道:“有啥事你就說,我什麼世面沒見過?”

“大帥請直說,末將們絕不會壞了士氣。”

“壞個屁計程車氣。”張珏忽然咧嘴一笑,露出牙齒,像是要吃人,道:“好事,大好事。”

他摘了頭上的盔甲,指著北面的陰山,道:“虜酋來了,就在陰山那頭。哈哈哈,弟兄們建功立業的機會終於來了,我告訴你們,忽必烈的人頭不會被其他哪路兵軍砍了,他得死在我們延安軍手上!”

“殺虜酋!殺虜酋!”

更有釣魚城的舊部勐拍著胸膛,道:“先斬蒙哥,再斬忽必烈!殺虜就得看我們蜀人!他孃的就得看我們蜀人!”

“好!”

張珏見軍心士氣如此,用力點了點頭。

這有些冷的天氣裡,額頭上卻滿是汗水。

拍了拍手裡的信,轉頭又看向南面的黃河,他道:“今日陛下傳了數十條旨意往長安,調了大量的援軍來接應我們。”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