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4章 引火燒身(第2/3頁)
章節報錯
忽然,楊奔眼神一動,道:“這裡!”
他手指一點,點在了山東。
“今日我與張弘範交戰,發現他麾下兵馬許多都操山東口音。陛下亦言忽必烈兵力不足以佈防各地,可見他必是將山東兵力抽調。如今宋廷若能出一支奇兵北上,則如入無人之境,直趨燕京絕非難事!”
李瑕抬手,指了指桌桉,道:“那有份草稿。”
“這是……”
“朕已遣快馬回長安,讓朝中遣使往宋廷,邀宋軍北上。但此事不過姑且一試,莫抱期望。相反,朕顧慮的是……若朕與忽必烈對峙下去,時長日久之後,宋廷是否會給我們下絆子。”
楊奔已不太跟得上李瑕的思路。
他不認為對峙到時長日久是什麼好主意,道:“陛下,是否還是暫時退兵為好?”
“不。”
李瑕已皺起了眉頭,遂背過身,道:“觀蒙古滅西夏、金國的經驗,蒙古擅於斡腹、掠殺,不停削弱敵人的國力,趁著忽必烈盛怒而來,決一死戰比拖下去要好。”
他今夜一直在考慮的正是這件事,是退、還是戰?
這次攻河套,李瑕認為自己是“偷取”河套。
他並不希望因為偷取河套而引起與忽必烈的決戰,沒有這樣的國力,也沒有做好準備。
面對忽必烈的親征,他確實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但他心裡不想退,想要扛住。
他認為,忽必烈同樣沒有做好決戰的準備。
那麼,若是戰,勝機在何處?
李瑕思來想去,摸著地圖上的某一處,低語道:“中原兵力空虛,可惜連河套的路都被堵了,我們殺不進中原。但也許未必要殺入中原,朕若與忽必烈打下去,也許時長日久,中原人心同樣會變?”
眼前所考慮的問題,就像是要在突然之間把十年的心血以及肩上擔負的一切摁在賭桌上,一局定勝負。
而他其實可以退一步,退回長安,慢慢經營。
賭還是不賭?
~~
元軍大營。
張弘範迎接了忽必烈派來的近臣,述說了今日的戰功。
“九拔都果然英勇。”
和禮霍孫聽了戰況,連連點頭。
他是蒙古人,還是忽必烈的怯薛軍出身,但卻精通學問、擅長繪畫,此時開口說的也是流利的漢語。
“不過……九撥都今日為何不趁勝追擊李瑕?”
張弘範道:“陛下已御駕親征,要擊敗李瑕,不急在這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