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山以北,鳴金聲一聲高過一聲。

“元軍增兵了!撤!”

所有唐軍都是第一次來河套,對地勢的瞭解僅限於過去看到的地圖。

這種情況下,哪怕不知道敵方具體來了多少援兵,來的又是誰,各個將領也迅速下令撤退。

此時還是出於謹慎。

然而,天光乍亮,追在最前面的唐軍騎兵一矛扎翻了身前一名元軍之後,抬頭看去,也看到了遠處陰山上的九斿白纛。

唐軍不是沒見過這樣的儀仗,畢竟暫住在六盤山上的盟友昔裡吉汗就有,正宗的,阿里不哥從哈拉和林帶到西域的。

然而此時陰山上的九斿白纛卻是更為巨大,大到了誇張的地步,因此而顯得更為正宗。

愣了一愣之後,這名唐騎勐地調轉馬頭,喊道:“虜酋來了!虜酋來了!”

唐軍其實有兩支,旗號都不同,一支是延安軍,一支是寧夏軍。

王立是在陰山以南,由東向西襲營,再繞過陰山向東追擊的,位置更前,得知了前方的訊息,馬上招過了快馬吩咐起來。

“快!報給寧夏軍虜酋來了,再告訴他們,大帥就在九原城外南海子碼頭!”

“是。”

“報給大帥,虜酋來了。你們幾個,別帶馬了,直接翻過陰山打訊號……”

還在下這些命令,王立已經聽到了東面的馬蹄聲。

他抬起望筒看了一眼,大喝道:“都別追了!撤!”

很快,元軍已經到了。

王立毫不畏懼,揚起大斧便吼道:“你們先撤,我來斷後!”

~~

“放箭!”

張弘範所率領的這一支兵馬,其實並不是順天張家的老卒,而是李璮的舊部。

當年,史天澤統兵平李璮之亂,選擇圍濟南城而不攻,益都則是在李璮死後投降的,因此俘虜了大部分的山東兵馬……除了被王蕘帶走的少量水師。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李璮的舊部素來以勇狠驕悍、難加管束著稱。

這些山東兵馬號為忠義軍,其實不管是降金、降宋、還是臣服於蒙古時,一直都想著叛亂,讓朝廷十分頭痛。

忽必烈把他們交給了張弘範。

張弘範素來擅長於收服軍心,兩年間已將這支兵馬收拾得服服帖帖。

而在大元與宋國議和之後,他們就已經由山東調到燕京。因為北平王、安西王帶走了許多兵力,而燕京正在建城將要作為大都,需要有大量的兵力督造。

從這一點上看,或隱隱可以看出大元兵力已有些不足的趨勢,亦可見與宋國議和的必然。

總而言之,張弘範新軍剛練成,正是銳氣正盛,又是隨大元皇帝出征,有心表現,更是人人振奮。

蒙古馬耐力好,他們在陰山下才換了坐騎,一路長奔過來終於救下了汪古部,反殺向唐軍。

“殺敗他們!”

張弘範抬頭正見前方一面將旗,上書“大唐延安軍統領王立”,不由哂了一聲。

“敵將還斷後,有點膽氣。”

他拉開長弓,“休”的兩聲,兩支連珠箭便向那將旗下的小將射去。

只見那小將竟是看見了,倉促之間扭身一揮大斧格下一箭,同時身子俯低,試圖躲過另一箭,結果這箭還是射中了,不過他盔甲精良,雖受了傷卻還未死,落下了大斧,驅馬便逃。

“好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