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隊人速度很慢,慢得像是烏龜。”

“他們的馬車很重,車轍很深。隊伍裡很多人確定是力夫,絕對不是精兵。”

“最可能的情況是唐人也想聯絡吐蕃,但也有萬一的可能是走漏了風聲,他們是在設伏……”

負責這支先鋒軍的元軍將領名叫崔斌。

崔斌是山西朔州人時年四十四歲,正值壯年,生得魁岸雄偉。他文武雙全,既擅文學又擅騎射。

他曾隨忽必烈攻鄂州,挾盾先登城頭,異常勇勐,被賜了一個蒙古名字“燕帖木耳”,被燕王真金賞識,任為帳前都鎮撫。

這次率部穿越大漠,還未與唐軍碰面,僅因力竭、中暑、毒蟲等原因,軍中已損失了兩成兵力,可見此行兇險。

此時站在烈日下聽了軍情,崔斌額頭上已滿是大汗。

但他的眼神卻還炯炯有神,集中精神對形勢認真作了分析,最後才做了決定。

“機會就在眼前,不可畏首畏尾。”

從長安去往吐蕃的隊伍因攜帶了太多的物資,行進十分緩慢。

在渡過了黃河五日之後,他們才行進了湟水河谷。

李丙率軍保護,時不時轉頭看看周圍的地勢,眼神有些慎重。

前方的馬車緩緩減速,郝修陽掀開車簾,問道:“李效用,你似是在擔心什麼?”

“明德真人。”李丙抬起手一指,道:“往西寧州只有這一條唐蕃道可走,道路愈往西愈高,而兩側山勢高聳……”

“是個敵兵埋伏的好地方?”

“不錯。若是蕃人在前方設伏,可居高臨下攻打我們。而後方若有敵兵,又可輕易堵死我們的退路,故而沒有萬全的準備,廉公並不往西寧州進兵。”

“這次我們……”

話音未落,北面的山間忽然響起一聲哨響。

李丙抬頭看去,只見一柄旗幟在山頭搖晃。

“敵襲?”

他有些訝異,不明白身後的甘肅方向怎麼會有敵兵來襲。

這個年輕的準備將也是初次獨當一面,反應並不算快。

但好在他還冷靜,他打過守衛河西之戰,也打過攻興慶府之戰,戰場上經驗不多也不少。

他一邊留意著高處的旗語,看敵軍有多少人,一邊調動兵馬阻攔。同時,迅速策馬掉頭,躍上一座小山包。

極目而望,只見東面的塵煙滾滾,一面元軍的旗幟在塵煙中招搖。

李丙深吸了一口氣,心頭暗道不好。

本以為是最多數十人的元軍探馬,沒想到元軍費盡周章、不顧損失穿越大漠……真為了劫掠嚴尚書這批貨物不成?

眼下不是考慮這些的時候。

“傳令下去,下馬、列車陣!迎戰!”

李丙才大喝一聲,馬上感到了隊伍中一陣混亂,是那些力夫已經慌作一團,衝亂了他的陣線。

“力夫向後,都慌什麼?!拉住你們的馬!”

“迎敵!迎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