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

“我不是李瑕的對手。”董文炳道,“連史天澤掛帥都沒能攻過黃河,非陛下親征,誰能收復關中?”

“董大帥這是什麼意思?”

董文炳目光如炬,盯著阿里海牙看了一會,道·“可見你還是小看李瑕了。江陵一戰你錯失良機,卻指望本帥攻入潼關便能收復關中?這是滅國之戰,連陛下都要慎重。”

阿里海牙愣了愣。

他還從來沒把李瑕當成一個皇帝,這時才有些驚醒。

董文炳揮了揮手,道:“厲兵秣馬只在這兩年,回去等陛下調令。”

見過阿里海牙,董文炳長嘆了一聲,又招人問道:“竇公小憩過了嗎?”

“是,竇公請大帥敘話。”

董文炳遂又換了一身衣服,再去見竇默。

竇默是當世北地德高望重的大儒,官任大元翰林大學士,更重要的是,他是皇嫡長子、燕王真金現在的老師。

真金曾經隨姚樞學習,後來姚樞隨忽必烈南征,改命竇默接任師職,一直到現在。

董文炳對竇默恭敬,其實更是對燕王真金尊敬。

竇默是今日才抵達洛陽的,他年紀大了,路上有些暈船,下了船之後在亭子裡與董文炳略聊了些洛陽風物,到經略府小憩了一番,恢復了精神,才談起正事。

“阿里海牙果然未能殲滅李瑕吧?”

“是,失之交臂,可惜了。”

“不可惜。”竇默搖頭道:“大元沒有水師,阿里海牙欲在長江殲滅李瑕,難。當初應調他全力攻潼關才是……罷了,事後談這些無益。”

“竇公此來,是為了李瑕之事?”

“說是也是,說不是也不是。”竇默撫著長鬚,向四周看了一眼。

董文炳會意,屏退左右。

竇默這才道:“燕王已離開大都了。”

“去了哪?”董文炳驚道:“陛下還不立燕王為太子?卻命他掛帥出征李瑕不成?”

雖然私下裡不少漢臣都已經稱真金為“真金太子”,但事實上,忽必烈登基之後只冊封真金為燕王,並未冊立太子。

立太子說來簡單,卻是對大蒙古國舊制的最大改革,是對忽裡勒臺大會制的徹底否定。

把大汗之位或者說皇位在忽必烈一系中傳承下去,且只會傳給兒子,黃金家族必然接受不了。

“眼下時機遠遠不成熟,陛下斷不可能立太子。”竇默道,“燕王此去,另有重任。”

“重任?”

董文炳不由擔心,認為真金南下,太危險了。

也許窩闊臺、拖雷、蒙哥等蒙古大汗、儲君都有親自上戰場的習慣,但被視為儲君的真金顯然不同,漢臣們都想將他保護起來。

竇默招了招手,讓董文炳附耳過來,才肯低聲道:“燕王此番離京,乃是為了護送國師返回吐蕃。”

“不可啊!”

董文炳倏然起身,踱了兩步又坐下,低聲道:“川蜀、河西等地皆失,吐蕃全境已落入唐國包圍。燕王千金之軀,豈可冒此風險?”

“有訊息稱,李瑕已派道士郝修陽前往吐蕃說服白蘭王歸順。故而,必須將國師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