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不登棲霞樓,枉到赤壁遊」,棲霞樓乃黃州四大名樓之一,座落在黃州西南城門郡儀門外。

此樓為赤壁最高樓,面朝長江,以落口晚霞、映紅樓臺而得名。

蘇軾在黃州時最喜遊玩棲霞樓,贊為郡中勝絕,並在此留下了許多詩詞歌賦。

此時,陳宜中登樓跳望,見長江之遼闊、船帆點點,不由便吟起了東坡的《赤壁》,「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不可說不應景。

尤其是後幾句,「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

唸到這裡,陳宜中嘴角微揚,似帶了一絲笑意。

今日之李瑕兵勢絕對不如曹孟德,亦無蘇東坡詩中描繪的霸道氣魄。

但,便是舳艫千里旌旗蔽空的曹孟德又如何?

陳宜中站在那任江風拂面,一字一句地、堅定地吐出了《赤壁》中的後一句.

「而今安在哉?」

一句話,他從一代文壇雄主的賦中汲取無盡的信心。

李瑕不是曹孟德,何懼之......

忽然,陳宜中眯起了眼。

他看到遠處那點點船帆競已連成了一條黑線。

「那是什麼?幾艘船?「

看那情形,只怕是有上百艘船,且還有更多船隻漸漸出現在視野裡,成百上千。

「那是......戰船嗎?」

「報!」

岸邊有探馬正在狂棄而來,也許是從上游的瞭望塔上望到了叛軍水師順江而下的情形。

「報,叛軍攻過來了!」

「快!快護送陳相公進城!」

「敵襲!敵襲!」

一片呼喝聲中,陳宜中站在那沒動。

他怕死,但就是沒明白怎麼會這樣,他確定李瑕想要和談。

「對」,就是想要威脅大宋......但他太小瞧大宋將士了。

陳宜中一念至此,猛地抬手吼道:「把他打回去!擊漬叛軍,揚大宋之威!」

作為使節,他很清楚這一戰的成敗比任何話語都有份量。

甚至,如果能擊敗李逆,那就之接平叛罷了,還何必和談?

一個文人初次到了戰場上,總是特別容易激動,陳宜中甚至都想到了自己回臨安獻俘時的場景。

漢時,傅介子出媒使樓蘭,斬殺樓蘭王。

今陳宜中持節出使,誅斯叛逆歸首,懸之北兩,正是大丈夫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下一刻,兩名士卒上前,拉著陳宜中就撤。

「快啊!把陳相公送回城啊!」

「叛軍攻過來了!快進城!」

不久前才信誓旦旦保證黃州萬無一失的守將,根本就不聽陳宜中的命令。

呂家多年經營,「沿邊數千裡皆歸其控制」,在呂文德已死,呂文煥還沒有命令之際,州守將根本不打算與叛軍打硬仗。

「你們......迎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