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門山。

一座新修築好的城壘立在山頭。

從漢江江畔到山間,可以看到遍地的蘆葦、荻花,渲染出了蕭蕭的秋意。

九月中旬,一隊元軍自北面驅馬而來。

為首的是個年輕的將領,翻身下馬,大步進入城壘。

「總管。「

「戰況如何了?「

「李瑕順漢江而下,八月十五攻破均州,接著拿下陰城、谷城,殺到襄陽城下。「

「這麼快?「

「呂文煥一路敗逃,逃回襄陽城內。李瑕連著攻了八日,沒有進展。到了第九日,呂文德從南面繞過了隆中山,搶回了谷城。截斷了李瑕的退路……「

年輕的蔡州總管名叫百家奴,乃是唆都之子。

當年商州一戰,唆都死在宋軍手上,百家奴便承襲了父職。

此時他一邊走一邊聽著戰況,一直登到了鹿門山的山頂,極目遠眺,望到了襄陽城。

「地圖拿來。「

眼前眺望到的地形與地圖上的地形一結合,百家奴才對局勢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漢水從西向東流到襄陽,拐了一個彎,從北向南流。

鹿門山就在漢水東岸,再西邊是襄陽城,李瑕則在襄陽城的西邊進攻。

「被呂文德截斷了退路之後,李瑕駐紮在臥牛鎮。「

百家奴接過望筒,遠遠能望到漢江上的戰船密佈,但並不能望到更上游的李瑕的水師了。

他低頭看了一眼地圖,道:「說說臥牛鎮的地勢。「

「臥牛鎮的北面是漢江,南面是隆中山。「

「就是諸葛亮在的那個隆中山?「

「總管知道諸葛亮?「

「隆中對,天下三分。「百家奴用流利的漢語說道,「當今不會天下三分,大元很快要滅了這兩個小國。「

「宋人弱小,又還在內鬥,不配三分天下。「

「繼續說吧。「

「臥牛鎮這地方兩面環山、一面臨江,只有東面對著襄陽。李瑕也沒想到呂文德放棄船隻,只率領步卒穿過了隆中山。他的後路被呂文德斷了,如果渡到漢江北岸棄船而逃,也許能逃回漢中,但李瑕沒有,現在已經被包圍了。「

「兵力呢?「

「李瑕算上後勤,應該不到兩萬人。襄陽呂文煥有三萬兵力,呂文德至少帶了六萬人來支援。不止這些,還有援軍正在陸續趕來支援。「

「這麼多?「百家奴訝然,其後沉吟道:「呂家兄弟這是下決心要留下李瑕了。「

「一定的,我們攻打襄陽這麼多年。就是因為水師不足,不能從水路上斷絕宋軍的支援。李瑕的水師更弱,卻敢孤師深入,這次終於要死在呂家兄弟手上了。「

「李瑕這些年打了不少勝仗,沒想到一攻宋,還是被拖住了。「

「蒙古擅攻,宋國擅守。趙氏看起來軟弱可欺,但就連我們大蒙古國攻了那麼多年也沒攻下。「

作為在蔡州與宋軍對峙多年的元軍將領,百家奴對與宋軍交戰之事也很有感觸,道:「宋國很爛,卻像是一潭爛泥,一腳踩進去就拔不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