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議和(第1/2頁)
章節報錯
“平章公言重了,據下官所知正是平章公促成了此番議和,殊鄰修好,宋蒙偃戈,確利國利民也,平章公德澤在民、功在社稷。”
“本相是否還要多謝你的稱頌?”賈似道冷笑一聲。回過頭看去,只見方才說話的是文及翁。
文及翁字時學,號本心,乃是興昌元年進士,高中榜眼,如今官任禮部郎官、學士院權直、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
“下官真心贊同平章公睦鄰講好之功。”文及翁以往與賈似道相處得不算差,今日卻故作聽不懂賈似道的陰陽怪氣,又道:“我等確實是在向官家稟奏大元使節提出的條件,至於答應與否,當然還是要看條件合不合適。”
“你們禮部懂什麼?蒙元的條件合適與否,本相自有定奪“平章公見諒,接待外使正是禮部職責。而說到定奪,該由陛下定奪才是。”
賈似道皺了皺眉,沒想到這些臣子竟如此嘴硬。
自從驅走了江萬里,一年多以來他在朝堂上可謂一手遮天,許久沒有遇到這種情形了。
他轉頭向趙禥看去,只見趙禥正十分緊張地坐在御榻上,臉色嚇得煞白,手裡攥著一封奏摺攥得緊緊的。
賈似道再看向謝道清和全玖,隔著珠簾,只隱隱看到她們目不斜視,似乎底氣很足。
至於殿上的官員,官最大的不過是禮部尚書吳堅。
孱弱的傀儡、兩個女人、一群小官....到底憑什麼敢這般行事?
賈似道的目光轉回,最後落在了趙禥手中的奏摺上,已意識到那就是答案。
同時,他心裡已有了猜測,只是還不敢也不想確定。
“師相......師相就答應了元人的條件吧?”
趙禥見賈似道一臉不高興地站在那,恨不能讓人去搬條凳子來請他的師相坐,但當著太后和皇后的面,他又不敢,那隻能好言相勸了。
“以後能不打仗了,該有多好.....這也是師相的功績啊。”殿上諸官員們沒想到官家如此沉不住氣,這麼快就開口了,也樂得少得罪賈似道一些,個個便不再吭聲。
賈似道一向知道趙禥是個不擔事的,懶得計較,語氣緩和了些,道:“臣既然允許元廷派使節來了,便是心中有分寸,為何官家要急在這一時。”
“元.....元使今日在國賓館發了脾氣,揚言若再拖著,他們便回去了。”
“這不過是談判的手段罷了,請官家安心,將此事交由臣來辦即可。”
“師相還是現在就答應吧,免得那個.....夜長夢....夢多,那個,條件也不高。”
元人提出的條件是不高。
宋每年奉大元歲幣,白銀、絹匹各二十萬,並且兩國於襄陽開設榷場互相貿易。
這歲幣宋廷給得起,通了貿易之後也許還能賺回來。唯有賈似道一聽就暗暗警醒。
因為這正是當年他在鄂州議和時答應給忽必烈的。
這麼多年過去,他扣留了郝經,行公田法、打演算法,勵精圖治,終於開始使國庫漸有積蓄。
大宋國力比當年增強,而蒙元這些年一直在被削弱。若再答應這樣的條件,豈不是越活越回去了?
“陛下,元人要的歲幣哪怕不多,那也有損我大宋國威。就由臣來與元人談判,必為大宋爭得最好的條件,如何?”
趙禥不敢應,轉頭看了一眼,焦急起來,道:“師相,就別再拖了好不好?早點訂立和約,天下臣民都會安心的。”
文及翁再次出列,道:“平章公,國威總是虛的,議和為的是讓百姓得其全生,往後邊事方定,牛馬休於林麓,疆畝遂其耕耘,太平之治。”
“出去!”
賈似道怒氣漸生,忽然抬手一指殿外,示意這些小官通通都滾。
他並不認為自己高風亮節,他也想與蒙元和談。但和談也得顧著大局,而不是一味地委曲求全。
沒想到,主戰派都無力來與他爭執,反而是一群人跳出來指責他屈服得太慢。
荒謬至極。
他是忍耐了一會才沒有吐出那個“滾”字。
“本相有要事須單獨稟奏陛下,你等先退出去。”
“對,對,朕與師相好好談談。”趙禥說過又補充道:“哦,對了,太后與皇后也留下。”
“臣等告退....”不多時,群臣盡去。
只有文及翁在離開之前回過頭又向賈似道說了一句。
“平章公,據我所知,我們派往長安的禮部郎中俞明被李瑕殺了,此舉與公然叛逆何異?此時再不與元廷修和,如何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