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禥雖然不聰明,但其實有自己的堅持。

他更信任賈似道時,會堅持聽賈似道的。

而賈似道一離開朝堂,他更信任呂文德,因此一直堅持議和。

在他看來,不就是奉表稱臣嗎,有什麼大不了的。歲幣還是那個數,多寫一句“臣趙禥”又不會怎麼樣。

一群人非要在宮門外伏闕上書實在是很討厭。

直到被王堅嚇到,並且太后趕來,勸了一句“江公、王公皆真知灼見,官家應虛心納諫才是。”

趙禥一愣,這才知道太后謝道清已要被說服了。

他於是也不再堅持,調整了一下坐姿,問道:“兩位相公想要朕怎麼做?”

“請官家下詔,拒絕和談,驅元使離開臨安。”

“好......不是,允,朕允了。”

“臣以為,宜遣使往長安,勉勵秦王攻克興慶府之功勞,嘉獎安撫以定其心,使其忠於大宋。”

“允,都允。”

“官家該下詔,分西南西北為六路,由秦王開府治理。”

趙禥一愣,奇道:“西南西北不就是李逆在治理嗎?”

江萬里有一瞬間似乎無奈地嘆息了一聲,他開口正要解釋。

“正因如此,故而......”

“允了允了。”

趙禥已失了聽他說話的耐心,又調整了一下坐姿,恨不得早些回去喝酒享樂。

江萬里、王堅皆是一滯,分不出是喜是憂,心頭百味雜陳。

謝道清則道:“賈相既不在朝,國事繁雜,不可耽誤了,下詔起復葉相公、馬相公等人。”

大宋政局一直就是這樣,爭鬥不停、也起伏不停。

凡為官者,一輩子若沒有被罷官、起復過幾次,都稱不上官。

一連串的主張都是江萬里提出的,算是清流對奸黨的一次反擊,不論如何終於是做成了。

代筆的宦官寫下一封封詔書,蓋上官家的私印,等待著次日開大朝宣讀。

事定......

~~

“竟還驚動了王老將軍,也虧得是王老將軍來壯了聲勢,否則豈有這般輕易。”

“局勢讓人不安啊。”王堅道:“滿朝皆言'李逆',卻無人敢提呂文德之私心。”

“是啊,便是這呂文德之私心,連賈似道也退避三舍。”

江萬里想到聞雲孫在天台山收到的那封信,感慨道:“好在大宋有志之士眾矣,得以勸動了官家......王老將軍請。”

王堅終於肯坐上小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