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瑕分割了蒙軍之後,本想與李曾伯合力殲滅一半,再殲滅另一半。

但阿術既已殺出防線,他得馬上率軍追擊。

因此只好讓李曾伯負責獨立殲滅被分割在西面的那支蒙軍。

此時,這些蒙軍騎兵正在向南面逃竄。

他們大概是想借著騎術在一個個黃土坮塬中繞道,以為這樣就可甩脫宋軍的包圍。

但李曾伯佈置包圍的時候,其實是特意留了南面的山谷,允許蒙軍逃竄。

這不是新鮮的戰術,蒙古騎兵為了降低敵人的抵抗意志,每次包圍敵人時都會貼心地在包圍圈內讓出一個缺口,讓敵人逃,他們再輕騎追擊,一路砍殺。

李曾伯也差不多,但有一點不同——他給的是死路。

所以,高墌城南面看似寬闊,但阿術就從沒想過從這邊突圍。

一隊隊被分割了的蒙騎繞過一個叫“落箭塬”的坮塬,本以為逃出生天了,卻聽得水聲傳來。

再往南不遠,一條河已顯在眼前。

河名“黑河”,是涇河的支流。

河對岸,有一支宋軍正在那裡,在調整著床弩的方向。

逃命的蒙古騎兵紛紛勒住韁繩。

來不及了。

“嗖!”

床弩射出的碩大弩箭已穿進了他們的身軀……

同時,號角聲也在黑河北面響起。

隨著李曾伯一聲令下,宋軍已齊齊向前殺去。

這一刻,有許多蒙卒們已經並不兇狠了,反而顯得驚慌失措、有些可憐的樣子。

人在面對死亡時都懂得哀求。

但宋軍將領們,尤其是不久前才守過鞏昌府的陸小酉看到這種哀求的眼神之後反而更加大怒。

他腦中浮現的是守著鞏昌城時看到的那一具具在陶罐裡被烤成油的屍體……壓抑了兩個月的憤怒終於得以釋放出來。

“殺虜!”

宋軍齊聲大吼,殺向蒙軍。

……

在淺水塬作戰,有一個結果往往與過往相似,如舊唐書所載——

“投澗谷而死者,不可勝計”。

~~

相比在黑水河邊群龍無首的蒙軍,涇河畔的蒙軍有阿術這個主帥,局面好了很多。

阿術讓騎兵下馬步戰,在很短的時間內佈置了一個防守陣列。

蒙軍很少步戰,但在遇強敵之時也會如此。

比如,木華黎便有兩次步戰,且還是在主力會戰時。

第一次是神水縣之戰,他命半數兵力下馬放箭,配合騎兵,斬首錦州軍閥一萬二千八百餘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