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衝撞很危險,那李瑕很可能會死。

不聽話的獵狗當然得打死,這就是激怒蒙古大汗的後果。

~~

兵法說“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李瑕一直以來都十分克制情緒遵循這點。

但這次也許他“怒而興師”了。

算了很久的政治帳,與阿里不哥的聯盟對往後的局勢影響深遠,來之前做了那麼久的準備……這些,都因為衝動而被一舉推翻了。

不然呢?

阿里不哥就像帶著狂犬病的瘋狗一樣咬上來,原諒他嗎?

此時此刻,在李瑕眼裡,阿里不哥比利用漢制的忽必烈還可憎得多。

如果說忽必烈要的是統治漢地,那阿里不哥要的是奴役、甚至滅絕漢地。

結盟?

還結他孃的盟。

與其讓他死在忽必烈手裡,不如死在自己手裡。

平生很少動怒的李瑕決心讓阿里不哥知道激怒了他是怎樣的後果。

三十步……

烈風迎面撲來,李瑕根本沒有要拉住韁繩的意思。

他判斷蒙卒大機率會掉頭跑。

騎兵對撞不是沒有過,但其本是處於絕境之中的人才會以這種慘烈的方式打仗。

而對面的怯薛軍還有太多的退路,他們身後還有兩萬人,沒有必要送死。

戰場是會死人,也會有敢死隊。但絕不可能有不經過挑選的兩千人全都不怕死。

就連李瑕也只挑出一百個真正不要命的。

對面的蒙卒卻沒有要退的意思。

李瑕稍稍調整了一下馬匹,準備從敵軍的空隙中衝過去,他還相信自己的騎速和膂力。

對撞可以,一個回合便能定出勝敗。

速戰速決對他更有利。

二十步……

李瑕舉起長槊,完全沒有減速。

與此同時,選鋒營計程車卒為了保護他,奮力衝上,個個都試圖搶到李瑕身前。

對面的蒙卒終於變了臉色,紛紛掉轉馬頭。

李瑕對面的一名蒙卒原是仗著騎術高超,打算衝到二十步若漢人騎兵不退再轉向,此時卻真的被他們的氣勢震到,出現了一絲慌張,竟是沒能避開。

“嘭!”

混亂之中,李瑕猛地掄出長槊,重重砸在那蒙卒頭上,直將他整個脖子砸斷。

驚馬拋下那蒙卒的屍體,嘶鳴著逃開。

李瑕前方一空。

沒有衝撞。

如果說他這五百兵士像是一個尖利的錐子,那蒙古騎兵就像是水流一般,從錐子兩側流淌而過。

這是側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