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成語忽必烈念得字正腔圓,可見忽必烈不是學不會漢語,只是沒有必要。

劉秉忠應道:“有兩條路可選,一是繼續攻打李瑕,他佔據川陝的時日尚短,沒有積累錢穀,只要打下去,他一定會敗亡。”

“可這樣一來,讓阿里不哥佔據了草原,讓朕麾下的蒙古勇士們離心了,又怎麼辦?”

“殲滅李瑕,保證不會有一方勢力能夠威脅到中原,到時以中原之力攻打草原即可。”

忽必烈笑了笑。

若是依劉秉忠的意思,到時失去了草原,願意支援他的蒙古人就更少了。

那豈不就是順了這些漢人的心意,中原就真成了一個漢人王朝?

“第二條路呢?”忽必烈問道。

他的神情顯得很是寬厚,但那蒙古大汗的威儀已壓得人透不過氣來。

因為他看得出,金蓮川幕府這些漢臣有私心……

~~

皋蘭山縣,子城縣。

縣城隔著黃河與蘭州城對望。

北面則是蒙軍的大營,宋蒙雙方已在此處對峙了一段日子。

原本,蒙軍已把宋軍堵到了更西面的涼州,但耶律鑄想要將計就計佯退伏擊宋軍一次。

那一場偷襲戰發生在冰草臺。

依耶律鑄的計劃,宋軍追擊合丹的輜重,哈蘭術、忽剌出繞到宋軍後方,與合丹形成合圍。

沒想到宋軍沒有中計,只是遠遠綴著合丹,與合丹的主力拉開了很遠的距離。

當哈蘭術、忽剌出領兵出冰草臺,卻無法得到合丹的支援,最後反而敗退。

蒙軍士氣為之一頹,宋軍遂趁勝追擊,把防線拉到了黃河附近,與蘭州守望相助。

合丹失了銳氣不敢強攻,雙方便對峙起來。

這一戰,對於楊奔、宋禾這些年輕的騎兵將軍而言,受益匪淺。

如果沒有李曾伯,他們一股腦地追上合丹,只怕此時腦袋已被斬下來堆在蘭州城下了。

經此一戰,楊奔像是一夜之間成熟了不少。

若說收復河西之前,他想像霍去病一樣建功立業,如今他更在乎的則是守衛疆域或開疆擴土的過程,而不是封狼居胥的結果。

李曾伯讓他明白,腦子裡裝太多封狼居胥的狂熱,卻忽略了戰場與士卒、忘了保持冷靜的將領,早晚必死在戰場上,還要害死麾下士卒。

打仗不是求功業,是求活。

戰到最後,死了無數人,活下來的人自然會有功業……

這日,楊奔巡視防線,忽皺了皺眉。

“彭有餘!”

“在!”

“你麾下士卒少了一個,哪去了?”

彭有餘回頭一看,向旁邊計程車卒問道:“新兵呢?”

“不……不知道。”

楊奔臉色已冷了下來。

這一什人原不是他麾下人馬,是因楊奔的兵馬折損太多,李曾伯便把李澤怡留下的兵馬補充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