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敵急(第2/3頁)
章節報錯
“秦楚藍田之戰勝敗的關鍵並不在藍田,而在南陽,因為南陽是四戰之地,古往今來地形便沒變過。宋軍期望以同樣的戰略對我們進行兩面包夾,卻忘了現在不是戰國,疆域廣闊的大蒙古國也不是處於諸國環伺之中的楚國。
我們不怕被堵在武關道上,我們唯一要擔心的是這次攻打關中已經耽誤了太多時間。六路大軍攻一宋國軍閥,齊集關中之外一個月未破境,惟獨將軍逼近藍關,距長安一步之遙。宋軍援兵來了又如何?晚了,已阻擋不了將軍殺入關中,為陛下速定西南,立二十萬人之中的第一戰功。至於身後之武關,家父來阻攔……”
唆都沒有完全聽懂所有的語言,卻能感受到董文蔚隱隱的擔憂和焦急。
這一仗明明是壓倒性的優勢,卻打到現在還沒有太多進展,怎麼能不急?
現在好不容易打到藍關,身後又有宋軍堵過來,當然不能退,而是該儘快衝破眼前那薄弱的藍關,儘快把這一仗打贏。
~~
藍關還不知道在南面發生了什麼,只知蒙軍的攻勢越來越猛烈。
蒙軍雖沒有放棄以驅口來消耗宋軍霹靂炮、箭矢、木石的方式,卻明白只消耗是消耗不完宋軍的,遂開始派遣精銳進行攀城作戰。
這自然是傷亡慘重的一種攻城打法。
但藍關城頭上宋軍只有數百精銳戰兵,其餘都是鄉勇民壯。
民壯拋落木石、傾倒金汁可以,遇到蒙軍殺上城頭時卻容易慌亂,幾次都險些被蒙軍攻佔城頭,幸而摟虎親自帶人將蒙軍驅趕下去。
宋軍精銳就這樣被一點點消耗……
這種守城戰,讓吳潛心力交瘁。
正月二十八日夜裡,吳澤扶著吳潛到營房坐下,看著祖父憔悴的臉色憂心不已。
“祖父,孫兒已熟悉了藍關情況,可為摟將軍參謀。而蒙軍並不只有一路攻關中,祖父還是回長安坐鎮為好。”
“我知你這孩子是擔心我,然而關中已無兵力,藍關若失,回長安又豈能安全?退無可退,不必退了。”
“孫兒並非此意,而是……”
“而是嫌我老而無用了?”
吳澤當然不是這意思。
吳潛並非沒有別的事情要處理,事實上整個關中在太平時節的治理都有夠他忙的了,戰時他要處理的也不止是南線,而是整個大戰場的後勤排程、以及整個關中的堅壁清野。
連他都要到藍關來,已經說明了整個川陝已經到了極限。
此時吳潛卻不說這些,笑著拍了拍吳澤,不讓孫子說話,自顧自地說起來。
“那日,我與你說謝安的功勞不夠,那何等功勞才夠?當收復失地、四海歸一。收復是功是罪,已非我所能考慮,今日只談如何做。”
“是。”
“我們與蒙古國力之差距,須有大勝方能彌補,一場兩場,不夠。我說不準還得勝幾場才夠,想來是看不到那天了。只說……開始扭轉國勢的第一場大勝,由王堅在釣魚城打出來了。此次,是第二場,沒有釣魚城的地勢,且蒙軍數路來犯,我們一路都不能輸。”
話到這裡,吳潛嘆息道:“難。”
當然難,若說釣魚城一戰是奇蹟,扭轉國勢需要一次次的奇蹟。
“越是難,心氣越不能洩了。關中沒有兵力來支援,只有我這手不能提的老朽來,來給將士們鼓鼓勁,我們咬牙撐到蒙虜撐不住的時候,那就是勝了。”
有這樣地位夠高的人坐鎮,士卒才不會起投降的心思。
戰意高、足夠堅決,大概就是楊大淵與王堅之間的區別。
吳潛說著這些,疲憊地躺下。
“觀這幾日攻勢,我感覺蒙虜已經急了……也是,搶擄慣了的強盜,開戰一月猶未見戰利品,如何能不急?”
“不怕他們急,急也攻不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