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忽必烈現在講漢法,講仁義,很少這麼做,因為蒙古立國六十年,正是國力最富有之時。

呂文煥沒這個實力。

若說蒙軍每攻一個城,是汲取。宋軍每攻一個城,則是分散。

本來是十分的力量守襄陽,多了一個鄧州,十分的力量便要分三分到鄧州,還有兩分得放到後勤線上。

北伐之難,才北上國界不過一百五十餘里,已深有體會。

短短几日守城,呂文煥已明白,自己註定守不住鄧州。

就好像有種力量,把大宋的防線又推到了襄陽。

更像是身後有種更強的力量,要把大宋防線“拉”回到了襄陽。

當年李曾伯想築構襄陽防線,賈似道還要極力反對。

因為大宋確實不能從開擴中獲得利益。

……

“準備準備,今夜撤出鄧州。”

五月二十日,在守城戰持續到第八日,呂文煥終於下令道。

他也無奈,也不甘。

但沒辦法……

讓他意想不到的是,就在這日下午,他竟又看到更北面有一杆宋旗招搖……

~~

這日,董文用、董文忠兄弟對視著,也是有些驚訝。

“史帥一走遠,這豎子竟又回來了?”

“真當他打勝了不成?”

“可……我們確實也不曾擊敗李瑕。故而使他想進則進,想退則退。”

董文用道:“史帥之意,諸路進逼關中,李瑕不該有餘力再來襲擾才對。”

“想必是那幾路兵馬太鬆懈了,沒給到李瑕壓力……”

“再派快馬往洛陽,讓大哥再督促吧……”

~~

李瑕其實已感到很大的壓力。

當他回到武關,各地的訊息紛至沓來。

坐鎮隴西的李曾伯顯然已深刻地感受到了阿術的威脅,不停致信往漢中請求援兵,漢中感到事態嚴重,這才將信轉至武關;

延安府急報,正在被蒙軍圍攻……

若說這些都還只是將戰、在戰,合陽訊息傳來,則是劉整已攻佔了合陽大營。

而這種情況下,劉整竟還不將水師主力移駐到夏陽渡,只遣少量兵馬先入關中,散出探馬,擄掠百姓,修築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