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雙方士卒俱疲憊,戰不了多久天色一暗,還是得各自撤兵,徒增傷亡而已……

“報!報!”

鳴鏑聲大作。

“大帥!宋軍騎兵殺過來了……”

前方已是塵煙滾滾,李瑕的兩千餘騎兵竟是已向這邊殺將過來。

史天澤沒想到李瑕有這麼狂。

哪怕他遠道而來還在行軍,立足未穩,陣勢未列,但也是萬餘人,兵力五倍於李瑕。

且董文用隨時可以支援他,反觀呂文煥,此時還需李瑕派兵接應。

李瑕怎麼敢的?

囂張得不合常理……

史天澤終究是當世名帥,雖詫異不解,卻不慌亂,已迅速下令應對。

“中軍停止行進,原地列陣!兩翼拉開,包圍他們……”

~~

行軍至鄧州,一切都與呂文煥預料中不同。

李瑕派人請援,話裡話外的意思是“功勞給你,來拖一拖河南蒙軍”。

那正常而言,呂文煥領兵抵達,李瑕派兵出城接應,雙方暫時殺退城外敵兵,入城,交接,李瑕領兵從西走或從南走……

但不是,今日行軍到鄧州城外,敵兵多得讓呂文煥感到頭皮發麻。

狼煙、塵土、鳴鏑、號角、廝殺。鄧州四面八方都是蒙軍,尤其探馬回報稱北面似是史天澤的大軍。

這不是鬧著玩的。

他呂小六名氣是大,又是呂文德的弟弟,但今年才不到四十歲,資歷還淺,自問是不足與史天澤對陣的。

比如,當年蒙古宗王塔察兒來攻樊城,呂文煥就是再瞧不上對方的領兵能力,也只能請賈似道來支援。

因為雙方地位不同,塔察兒遇到各種事都能作主,呂文煥不能,打起仗來會吃大虧。

同理,史天澤是蒙古五路萬戶、河南等路宣撫使、中書右丞相、樞密副使,能調動的兵力,遠多於他呂文煥,決定戰略也遠比他及時。

要是早知道史天澤會來,呂文煥絕不來。

兵者,國之大事,不是拿來冒險的。

襄陽是天下門戶,領兵輕離,萬一……

然而,探馬回報李瑕已領著兩千騎兵,向史天澤的大軍殺過去了。

狂妄至極,像是瘋了。

戰不是這麼打的啊,兩路大軍相逢,該先望勢……

呂文煥也不知該說什麼好。

也許這便是反賊與忠臣良將的區別?反賊行事就是無所顧忌。

~~

鄧州南面,城門大開,一隊騎兵已殺了出來,前來接應襄陽兵馬,那主將的一杆“楊”字大旗招搖。

而阻止在這兩支宋軍之間的蒙軍,打著的是個“董”字大旗。

城頭上鼓聲陣陣,又將沙場上的聲勢推高了一層。

楊奔已率騎軍攻向董文用的陣線。

呂文煥雖不想冒險,卻沒有事到如今再撤到道理。

哪怕李瑕是反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