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著眼於前(第2/5頁)
章節報錯
“別按了。”
李瑕終於發現了姜飯正在使力,抬手止住。
他就沒看重過自己的個人榮辱,沒要求過別人跪他,每次都是止住,哪怕今日姜飯是有心挫一挫秦九韶的傲氣。
比起秦九韶的傲氣,川陝不興跪來跪去的風氣更重要。
“我問你幾句,你為母守孝的三年間,寫就了《數書九章》,但興昌二年起復以來,再無學術上的進益,為何?”
秦九韶意識到李瑕在問自己,斜睨了一眼,道:“忙。”
“忙什麼?”
“興昌二年任沿江制置使參議,興昌四年去職,居賈相公門下,興昌六年知瓊州,後去職居吳相公門下,興昌七年任平江司農丞,鹹定元年知臨江軍州。”
“換了兩次門庭,免了數次官職,起起落落,今淪為階下之囚,可留下了什麼?”
“猶有萬貫家財、宏敞華屋、美姬如雲。”秦九韶不知是在自鳴得意還是自嘲。
李瑕道:“我不放你回去,這些都是空的。”
“那隻論一世成就。在座諸位能高於我的,寥寥無幾。”秦九韶遂環顧了這驛館大堂一眼,道:“此間,多庸才。”
只這一句話,眾人皆怒。
因為許多人都知道,他說的很可能是真的,所以更讓人生氣。
坐在左側的張弘道、坐在右側的高長壽,雖然都與秦九韶毫無交集,聞言俱是面露不豫,像是被那“庸才”二字戳到心底。
李瑕卻無甚反應,道:“你的書我看到撰營建一篇,本以為你是算學大家,原來還是建築大家。”
“郡王過譽了,觸類旁通而已。”
秦九韶不屑理會周圍那些憤怒的目光,先是掃了李冶一眼,點了點頭。
只見這老者的目光中透著好奇與考校之色,他便知這是個肚子裡有墨水的,與周圍那些蠢貨不同。
想必是川陝那位算學大家了。
之後,秦九韶正眼看向李瑕,已不似方才那般倨傲,開始談起學術之事。
“家父曾任工部郎中、秘書少監,工部掌營建,秘書省掌圖書,下設有太史局。我年幼時,因此可借閱大量典籍,可拜訪精於天文、曆法、建築等名家……”
秦九韶有氣節,卻沒必要與大宋的平陵郡王講究氣節。
之所以先倨後恭,他自有計較。
只要李瑕肯用他,他還有前途富貴。
但他自己也沒意識到,這才剛剛入蜀,他所談論的東西已經與在東南時不同。
因為坐在上面的那個人在問的就是這些……
李冶愈發感興趣,問道:“你方才未說,算學是師承何人?老夫聽聞南面有名家蔣周、李文一等人。”
秦九韶道:“先生是位隱士,不便透露名諱。”
“私下與老夫言,如何?”
秦九韶道:“答應過先生,不提他姓名。”
李瑕遂覺得,如今這學術氛圍就是這樣的缺點,有才能的人總以為“隱士”高尚,著作不能流傳,不知多少了不起的成就因此而消散於雲煙之中。
“好,好,還算是守信之人。”李冶卻是撫須頜首,繼續向秦九韶發問道:“你詩文亦了得,師從何處?”
“詩詞文章,師承梅亭先生。”
“李梅亭?了得,了得。”李冶感慨道:“師保萬民功業別,向西京、原廟行圭瓚。你有許多好老師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