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道士審問、偷上青龍背、拿望筒望到裕口、決定出兵……太多偶然性了。

“嗚!”

鏑聲起,有人襲營。

李瑕握住長槊,起身。

心裡繼續想到,廉希憲這是把自己琢磨透了,哪怕有太多偶然性,最關鍵的一點在於這就是他李瑕的行事風格。

他李瑕以往喜歡用的那些招術,已經被北面這些敵人吃透了。

“那就打吧。”

李瑕嘟囔了一句,執槊出帳,翻身上馬。

“將士們!”

“在!”

一列列宋兵士卒已從營帳中竄出來,竟是個個披甲執銳,並未入睡。

“敵人果然襲營,隨我殺敵!”

“殺敵!”

營中宋軍僅有兩百人,此時尚未集結完畢,李瑕周圍僅有八十餘人。

其中,有馬者不過三十餘,是楊奔麾下精銳。

李瑕卻已驅動戰馬,向營寨處奔去。

他很久沒有打這種小規模的仗了,長槊也沒練得熟練。

馬蹄緩緩加速,繞過一個個篝火。

前方,已能看到殺過來的蒙古漢軍,盔甲各異,有汪直臣麾下隴西精銳,有長安駐軍,有廉希憲身邊的死士……

這些人沒有列陣,他們的目標是奪帥,殺李瑕。

“別分子將打衙頭!”

蒙古漢軍已分散開,從各個方向殺入營中。

他們連李瑕都不認得。

李瑕已到他們面前。

長槊直刺,李瑕用的依舊是刺,他練了太久,最擅長的就是刺,只是策馬兼換了長兵器,需要配合馬術,還要有更強的臂力,需要用身體夾住長槊。

“噗!”

閃電般刺出,長槊貫穿一名士卒。

李瑕收槊,另一手勒住韁繩,馬匹一拐,向兩邊衝去,同時橫起長槊。

“噗。”

側刺,殺一人。

血潑在馬腹上,馬匹猶在前向,長槊又刺。

“噗……”

長兵器,移動速度也快,李瑕與敵兵甫一照面便連殺三人。

這並非蒙古騎兵那種迂迴、襲擾的騎射打法,是突騎兵的打法。

漢唐騎兵“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注重的便是一個“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