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請劉公勿慮,我必呈書開平,此戰之敗,罪皆在我一個,與劉公無涉。另請陛下增兵京兆,平漢中,救回仲民……”

廉希憲聊著聊著,漸漸卻走了神。

李瑕是怎樣的人?

按往日聽說,李瑕用兵多奇謀,詭計層出不窮。然而今日所見,竟是投書宣戰?

這是開始走兵法正道?

或是以其人之道還施其人之身?

~~

廉希憲腦子裡也偶爾浮過李瑕信上那些話……

回想平生,少年即名滿天下,負青雲之願,以皋夔稷契自勵,欲追跡於三代。

這志向,豈可謂小?

孰為“皋夔稷契”?舜時賢臣皋陶﹑夔﹑后稷、契。

不僅是李瑕說的蕭何、張良,他廉希憲是要以遠古賢臣之事業為己任。

如今國家初建、萬事草創,正是一展鴻圖之際,卻被李瑕一封信潑了冷水。

以廉希憲的心志,倒不至於因此而被說服,但確實有些如梗在喉。

想與李瑕辯一辯,卻又感到不宜被對方激怒。

到最後,廉希憲目光堅定起來,自語了一句。

“若非我皇一汛掃之,天柱折而地維陷矣……”

忽然。

“報!”

廉希憲轉過頭,只聽報信聲越來越急。

“報!”

“報!宋軍自秦州而出,逼近鳳翔府!”

……

帳中,劉黑馬稍瞥了廉希憲一眼,心中不由浮起一個念頭。

——這次,廉希憲算錯了,沒算到李瑕已趕回秦州,再次丟了事機……

~~

李瑕整編過隴西兵力之後,在隴西已有萬餘兵力。

以三千人留守,他親自率步卒七千人,東進關中。

這七千人是在他回漢中之前,已下令調動至天水;糧草則是開了汪家糧倉,召兩千民壯運送,沿渭水而下。

號稱“以一萬兵力取關中”。

至於李瑕第一個目標,是一個叫“石家營”的地方。

為何?

渭河發源於隴西,經鞏昌、天水,割斷秦嶺、隴山,自西向東而流;

姜水發源於秦嶺,經大散關,於“散杆水”匯流,由南向北,匯入渭河。

兩河交匯處,就是石家營。

換句話說,隴西、漢中兩個高地包夾著關中,渭河、姜水兩條河正是從這兩個高地衝進關中。